读《哀江头》有感

作者: Sibylvane | 来源:发表于2017-10-17 15:05 被阅读31次

《哀江头》
作者: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景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45岁的杜甫在投报肃宗的途中被叛军俘获,困陷在长安。繁华的长安经过掠夺屠杀,已成乱世景象,加上叛军日夜高压镇守,民不聊生。然而“国破山河在”,春日依旧更新万物,诗人来到昔日唐明皇与杨贵妃游苑的曲江,但毫无游赏之兴,尽是哀痛,因为作为“贱民”的他只能偷偷地来这里,面对眼前的物是人非也只能强忍着眼泪,不敢放声痛哭。往日意气风发的少年所见到的千门皇城已草木深深,与君同辇的贵妃已在马嵬坡遭变横死,而开启开元盛世的明皇也走失在蜀地,失去庇护的人民流离失所,生死不相知,如此惨烈的现实,在新绿的蒲柳和激荡的山河之下,只显得更加惨烈。国家大局已成定势?大唐会卷土重来,收回皇城?自己可以逃离险境报效君国?希望、恐惧、悲哀在诗人内心交集缠绕,产生对荒政的明皇若恨若哀,对美好的未来若即若离的复杂心理,情绪迷乱中叛军策马夜前巡视,尘埃四起,惶恐的诗人顿时南北不分,想赶回城南的家中却走向城北,可知惶恐哀痛之深。

《哀江头》如史书般记载着安史之乱初期的长安城与皇室悲剧,以及诗人作为难民深陷其中的生活状况和情感,自此,杜甫的诗歌告别了盛唐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激越,逐步转化为“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的沉郁顿挫,以及“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纪实批评。这印证了上层政治的动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活状况,从而影响人民的心态和思想,并表现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安史之乱不仅是杜诗、也是唐诗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这场浩劫让巅峰之上的盛唐转向衰败,而盛衰的剧烈反差将唐诗创作推向了另一个高峰,风格从浪漫理想转向理性现实、内容从抒情转向批评、感情从雄壮激越转向悲壮沉郁、文字从灵动自然转向凝练顿挫。巍峨大厦轰然倾倒,之前积蓄的所有气势最终会迸发出振聋发聩的悲鸣,为一个大时代的衰颓作挽歌。

相关文章

  • 读《哀江头》有感

    《哀江头》作者: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景物生颜...

  • 哀江头

    戊戌年十月末,重庆公交坠江十余人与车尽没。后知乃乘客司机争斗致此横祸。余闻之起身闭目良久而心不能平,谨作诗以抒愤遣...

  • 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

  • 020|哀江头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时值阳春四月,曲江池一带生意盎然。江中烟水明媚,江侧花草周环,菰蒲葱翠,柳荫四...

  • 哀江头-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

  • 《哀江头》唐 杜甫

    少陵野老呑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译文: 少陵野老忍气吞声的抽泣不停, 春日里偷...

  • 杜甫的【丽人行】和【哀江头】是李唐王朝的警钟和丧钟

    如果说【哀江头】一个‘哀’字贯穿始终,那么杜甫的【‘丽人行】’里面的一个“恨”始终贯穿其中,如果说【哀江头】是杜甫...

  • 日更书法:哀江头

    《哀江头》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

  • 半点相思半点泪

    读《子衿》有感 ——高一 0906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

  • 第373天(2018.03.15)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哀江头 唐代: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哀江头》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ed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