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选择的结果
----阿拉丁956
下午,集中会审一个项目的投资合理性,感觉“还行”!其实,一直都不缺自信。之所以一起会审,更多是想借鉴其他同事的方式方法而已。
作为一个传统项目,既没有任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按理审核难度是不大的。之所以折腾这么久,还是有些同志想法多了一些。无妨。既然有想法,也不是坏事,多复核会审一次,权当印象加深一些专业也深刻一些,没有什么不好的。

有想法直言挺好,但有些同志就喜欢支支吾吾,究其根源,一句话“晓不得。”其实也没有必要去“晓得”、更不必去揣测,毕竟揣测正确与否与会审的结果客观性与否没有逻辑关系。
揣测对了,也没什么好沾沾自喜的,总有一点点概率和人性的成分;揣测错误了,也不必伤怀,毕竟你掌握的信息量与对方不是同一级别。最佳方案就是“埋头干活,专业人士干专业的活,其它不是你应该花心思的。”
也许有些人持有不一样的观点,也是常态。每一个人站位不一样、视角肯定也有差异性,结果不一就无须大惊小怪的。就算是常识性的判断,有时结果都是非常态的,你又能如何?万事万物是动态变化之中的。你静态的思维看待动态的过程,除非你特有高度、特有眼光,否则,少一点幻想,免得失望导致自个不开心影响情绪及心情。
如此,经过多轮的审核之后,有些同志也许仍然不满意结果,这点也能够理解。现在的我们,对许多事情都能够理解了,应该说也是一种进步,至少没有愤青的棱角了,挺好的。结果只要是客观真实反映实体的,就是必须的;至于某某开心与否,与审核结果有关系也没有太多的关系。
之所以说有关系,是某某同志希望审核工作的“口子松一点点”,但若“松了的口子”不是实体的真实造价,专业干部的职业操守是被质疑是小事,若甚至被其它......其结果就不敢恭维了。
之所以说也没有关系,确确实实没有关系。项目本身是一个单体项目,其造价构成的合理性来自于设计文件及计价政策文件,不管是张三、李四、王五谁来组织实施,它本身的投资额是一个定量,跟你是土豪亦或洗脚上岸的农民兄弟没有任何瓜葛。项目是独立的,不是因为人的层次有区别、物质富有与贫穷的差距而变得灵活起来。

这可能就是专业的底线思维吧。也许有人建议设立,也许有人不屑一顾,不管如何,你选择什么,就应该面对什么样的结果。底线思维亦是如此——你选择了,守住底线就是基础、是前提。若不选择,抛开底线思维瞎整瞎搞,最终结果如何确实不敢去猜想。
你选择了什么,就应该收获什么,也只能面对什么。一切都是选择的结果。其它,多言无益!
2022年8月4日星期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