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了,说实话,YQ刚来的那一年,身边没有病例,所有对BD的恐惧和防Y紧迫感来自各种媒体报道和道听途说。戴口罩、保持距离、不聚集的个人防户行为,多来自各种形式的提醒,人人防Y基本是被动状态。BD离得还遥远,这是YQ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开始于第一阶段结束后的半年,断断续续延到今年年初,零零星星、狗拉羊肠般地持续一年多。这段时间里,人们没有放松防疫,只是身边没有病例,对BD了解更多,心理层面上是逐渐适应、加磨成疲沓状。个人防护可松可紧多由个人习惯决定,BD就像“狼来了”,也就那样儿啦。这是防Y的平台期。
第三阶段从今年7月底开始,这一次时间缓慢推移,但形势是一下就紧张起来的。身边有了病例,“一人有全楼走!二人有小区走!多人有全街谁也别想走!”人人自危。一时间所有的个人防护变为主动,根本不用再提醒,人人觉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BD,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感染。人们切实感受到来自病毒的威胁,从内心生发出的对于病毒的恐惧,使得所有的作为都以保证身体健康与平安为最重。以单位、小区、楼栋、家庭为单元主体,不约而同采取统一防护行为,将人们连成息息相关的整体,能感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团结一致抗Y的力量。这阶段,境况渐艰难,只是人们积极:居家办公、联网锻炼、读书写字、发展爱好…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巧妙地引用三位大词人的名句来说明做学问必须要经历的三重境界,也称人生三境。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北宋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王国维用这一句来喻示人生涉世不久,这一阶段是人生的年轻时代,处在人生的探索期。既满怀信心、精力充沛、充满希望,又不乏对人生前路无比迷茫,在未知中徬徨…只是,遭遇所有,都不应自暴自弃。人生漫长,当坚定“吾将上下而求索”之信念。是为人生第一境界。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这一句喻示,经过一境的迷茫,人生有了目标。这一阶段是人生的奋斗期,道阻且长,迂回曲折,充满坎坷,会是一段长期历经磨难的积累期。只是无论身处怎样的境遇,都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勇往直前。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自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在这一句中,喻示着人生在苦苦追寻、历经磨难之后,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这一阶段可能是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瞬间,但喜悦巨大到足以抵消所有的磨难。所以是成功的惊喜。前路漫漫终有尽,试想一个人历尽千帆之后,成功在不经意间来到身旁,这是怎样的成就。更是告诉我们:人生路上不论早晚,只要坚持,想要的就在前方的某处等着你!
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技能,倾听也有三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无动于衷地听。就是对方说A,你就听到A;对方说B,你跟着也说B,对方说C,你随着评价C。全程是被动接听,只带了耳朵,常常带给倾诉者心不在焉之感。人与人之间关系保持这一状态者众。
第二种境界是:倾听时能保持足够的专注,不仅认真听对方说什么,还能够在恰当的时候感受到对方的情绪,并及时给予回应,对方能感到被理解、被尊重、被同理。人与人间能达到这一境界者,关系已是不一般。但往往因为关系亲密,彼此又控制不住,爱给对方出主意,做决断,度如果把握不好,次数多了,会有被控制之嫌,彼此感觉就不舒服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不能走太近的原因之一。”
第三个境界是:倾听建立在完全接纳的基础上,全身心地投入,感受对方的情绪,观察其行为、表情、动作,听对方的语音、语调、语速,通过这些听到对方在谈话过程中所表达的非语言信息,并全面接受,不排斥,不批评、不做价值判断。所有这些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在听的过程中,引导对方理清思路,引发对方的思考,从而支持对方通过自己的思考,自己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这一过程是彼此不断成长的过程。因为最终的决断、选择都是对方自主地决定,所以能激发出对方内在的动力,也是最舒服的过程。如此才能达到第三境界。
生活当中,所有事情的发展过程,都经历着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变化,这就是规律。比如做饭、运动、种花种草等等,懂得这些规律,有利于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人世中,坚定信念,保持一份清醒、坦然、淡定的生活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