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春趣》
红楼一直占据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四大名著,作为一个中文生我只通读了《红楼梦》,前后读了五遍,后来是不敢再读,怕真的万事成灰万念俱灰。
四大名著的导读给我们推送《红楼春趣》,在这一节里,大观园其乐融融,姐姐妹妹之间真的有手足相助的情谊。
一场春天的约会,一部红楼的哀叹,在今天的课堂相映成趣。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风筝一直是春天的翅膀,充满希望与自由。《追风筝的人》那风筝是力量的追随,《风筝误》中那断线的风筝是爱情的牵引。而这《红楼春趣》里的风筝是判词是愁绪是晦气更是他们的希望。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特别是作为各行各业的宝典——《红楼梦》更是值得我们在整本书阅读中遨游。
未识其人,必惊其声,学生的反应是老师的成就,课堂上学生一个个神气十足,声音铿锵有力。
一个个活泼鲜艳的风筝走上荧幕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无限乐趣。动词引路串起《红楼春趣》的情节。
为什么最后要放飞呢?师生共讨放风筝之意浮出水面。
影视重现,给我们带来视听双重享受,笑声不断,笑容满面。
一圈风筝,二圈笑,让学生充分享用课堂,走进课堂充分释放自己的思维。不同的笑,不同的性格,教师指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品味人物性格,方法的传授润物细无声。
语言的赏析,文字的解读,热爱美好事物、热心肠、纯真、率直的宝玉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认识宝玉,解读风筝是为了能够带领学生掌握解读小说的钥匙。
感谢红楼的千古绝唱,感谢名师的点拨引领。
《端午粽》
黏黏端午粽,浓浓箬叶香。笑语绕师生,欢声满课堂。
节日入手,传统入心,一年级是奠基。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以字识字,开启学生识字之旅;编儿歌去写字,生动又有趣。
识字写字功夫深,读文说话用处大。孩子们的声音将粽子的美味带进了课堂。
学生的讨论,学生的生长,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课堂在师生的欢声笑语中得到升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的指导,关键词的抓取,停顿方法的讲解,让读长句子不再是难处。
实物进课堂,将孩子们与生活紧密相连。语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真实的情境,真实的课堂让学生流连忘返。我想这一节课必定和粽子的美味一样印在孩子心里。
视频展现包粽子,直观形象;不同口味的粽子,香飘课堂。
粽子的做法,口味,就在师生的一言一语中被破解。
粽子静静地让我们欣赏着,回忆就这样在我们面前铺开画卷,美丽而又恬静。
再次感谢华三小的两位名师带给我美的享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