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父母对子女深沉爱着的心,都是在难离舍和计深远之间不断徘徊。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个贷款公司新成立的部门上班。幸运的是,部门成立半年后我调升部门区域经理。我很喜欢并享受这个拼搏、流汗的过程,这个平台给我提供了很多可能,让我在短短的6个月内学会了曾经22年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因此,在我接到了银行的录取通知时,我拒绝了。“金饭碗”虽然诱人,但并不适合我,我还年轻,还有很大的未来可以去拼。
在择业之前,大学辅导员告诉我们选择工作的三个要点,第一个就是城市。城市本身所带来的机遇,比选择行业,选择公司更重要。城市的开放程度,信息传播速度,创新能力,活跃度,能提供的平台,这些,最终都会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而成都,这个开放、包容的城市,确实也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如今的社会,已经大不同。社会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速度超乎你的想像,这是个不进步则退步的社会。它如此包容,活跃着的大都是造梦者般的年轻人。这些新生的力量爆发出十足的活力和创造力,利用这个发展中的城市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姿态求取最新的资讯和技术,并将之换化成前进的动力。不但如此,他们肯干,肯拼,敢于做梦,也敢于付出一切把梦实现。互联网,新媒体,技术革新,任何一个身在其中的人,都会感谢上帝能让他被这股激流击中。
因此,在老家的枯燥生活和大城市的精彩人生之间,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父母亲却开始阻挠。在体质外的公司上班,在他们眼中,没有固定收入,没有一签合约就是一生的稳定,也没有令外人艳羡的体面。站在他们的立场,去银行上班,一是离家近,方便他们照顾;二是通过这种“高大上”的工作可以找个好对象。等再过几年,儿子结婚生子,他们还可以帮儿女带孩子。在他们眼中,这样顺风顺水的一生,比在外面做个打工仔强太多了。因此,父母极力劝说我回老家。
我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在父辈们的一生中,由于常年漂泊在外,最是艳羡那些有正式工作,又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的人。他们所有的人生经验都来自于过往辛劳的生活,辛劳的日日夜夜里为了儿女埋头苦干,并不知道外面世界早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当他们以自己的想法去规划儿女的未来时,并不知道他们的思想和追求已经完全脱离主流社会,在根深蒂固的阶级思想中,儿女能进入银行或政府等单位,拥有一个稳定舒适的工作,已经是他们这一生辛劳最好的回报。
年轻的我,看到的却是“西部第一城”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整个大西部以成都为中心,辐射整个西北、西南,甚至影响到中部地区的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年轻一代所能获得的机遇是不可估量的。科技、文化、经济、产业升级,城市发展所带动的资源和革新将年轻人卷入一个革命式的大潮,他们在此获得向上发展的平台和能力,以此来提升个人价值,为未来打造无限可能。
父母和子女之间有如此多的冲突和误解,和两代人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程度有莫大的关系。老一辈的思想跟随的他们那个时代的潮流,放在现如今的社会难免显得陈旧腐化,和主流社会脱节。
年轻,正是拼搏奋斗的时候,如果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安家立室,那么,家庭和新生子女会分走年轻人绝大部分的精力和注意力,在未来职业上的追求也会因此驻足。而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不能代表你此生就能过得幸福,个人所拥有的能力和掌握的资源才是未来最安全的保障。
父母强势的为子女规划未来,子女坚持自我拒不妥协,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冲突升级,矛盾加深。这类事很难去界定谁对谁错。
作为子女,我理解他们为我付出的一切并为之感激。人生中会有很多岔路,不同的路通向不同的未来。谚语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可能你选择的那条路与你原来的路根本不相交,人生路也没有往回走的可能。
要相信,他人的期待永远不会成全自我的人生,就像攀爬高山,抓紧手中的绿藤,踩实脚下的土地,才能走得更远。
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长篇小说《无声告白》里,母亲希望女儿莉迪亚能完成她当医生的梦想,父亲希望女儿莉迪亚摆脱华裔的身份,和身边的所有人交朋友。他们把他们的愿望一遍又一遍的往女儿身上压,希望此生自己无法完成的愿望能在女儿身上实现。小小的女儿学会用微笑应答他们的期望,却越来越找不到自己。在一个黑暗的夜晚,莉迪亚鼓起勇气,向社区内的湖泊走去。她决心改变一切,再也不假装成为另一个人。她决心要勇敢,清楚的明白自己是谁,想要什么,勇敢去发现宇宙中华丽闪耀的各种可能。她下定决心的那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于是她跨出小船,走进水中,以此来证明自己,获得新生。
后记: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即便有时候会因为错误的表达使子女受缚,但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深沉而伟大的。不论在何时,我对父母的爱一如他们爱我一般深沉。作为年轻的个体,未来拥有无限的可能。愿所有在逐梦路上的人,都能找准自己的方向,奔赴属于自己的远方。
By 大树以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