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耳其的《山雀》,较为完整的读后感
周末没有什么事,刚好天气也不错,漫无目的溜达,不知不觉中走到了附近的书店。
稍微有点错愕,随即恍然,原来所有的那些习惯,根源都在于平时的潜移默化,所谓的21天养成,仅仅是西方给出来一个量化的数字而已,没必要严格遵守、全部当真。
书店很大,也很漂亮,走走看看,更主要的是在书店的氛围中,所存在的感觉。
其实本就也没有具体的目的,只是为不时的能够感受到书籍带来的宁静、满足感,进而促进心情的愉悦和自我的提升,何乐而不为?
巧合的很,遇到一位熟悉的店员,随口聊上两句。在站立的位置,突然眼前一亮,看到一本非常非常特别的书,封面很别致,色彩与众不同,光看书脊,便脱颖而出。
土耳其的一位新锐作家(论年龄比我还小一岁)塞恩.艾尔干,写的都是很短的小故事,起名字为《山雀》,听上去很有趣的样子。
网络上对赛恩·艾尔干的介绍很少,以下这一段来自于百度百科(有删节),1982年生于伊斯坦布尔,编辑、演员、助理导演、翻译家等多重身份为她的写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2013年获得第五十九届SAIT FAIK故事奖;故事集《山雀》获得欧盟文学奖。
随手就拿下来,买了回去。刚打开封皮,竟然饶有兴趣的读了进入。
每一篇的故事都不长,更加特别的是,里面基本没有对环境的描述,对形态更是一略而过。但是的但是,引人入胜,感觉很有哲理,思考便多了起来,据说独立思考是21世纪最核心的竞争力,好久好久没跳槽了,不知道真假。(莫名想起来,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没有那么消极,更主要的是选择好下一步的方向)
跑题了,试着以山雀为题,说上两句。
第一篇的小故事,名字虽是山雀,写的主人鸟却是一只没有提到名字的鸟,鸟的样子和习性都不知道,故事里面没讲,也许是故意隐去的。
故事里面说的、讲的,只是提到了小鸟在原有的群体中感受到孤独,有一种迫切要离开群体的愿景,开始并为之而奋斗。
在奋斗的过程中,在看似平坦的进取之外,遇到了困难,想到过放弃,想到过回转。
尤其是,在飞跃大海的时候,身体与灵魂居然产生了分裂,相互之间产生了“矛盾”,一切也是顺着惯性在应对着和抵抗着,心中默念的是,下一片陆地,一定落下去,做一次停留,看看是否有合适的机会和地方,也许真的值得留下来,没有在迁徙的季节而行动,是不是有些冒失。
落地的地方,恰巧属于山雀的领域。
山雀群体刚开始的热情和关怀,带着“陌生者”不断的熟悉周围的环境,甚至连那些可能潜藏的危险都一一告知,看起来好亲切呀。
所有的这些,使得小鸟开始逐渐的放下了戒备,慢慢的放弃了理想。进一步的接触,更是让接下来的生活变得顺理成章。
一点也没有深思,当越来越熟悉之后,也就越来越陌生了,正所谓最熟悉的陌生鸟。
当真的看上去,外在好像适应了,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与其说适应,不如说感觉上靠谱。
假设一切看上去,变得彻底的无法舍弃,岂不是又一次的成为了孤独的载体?只是这里的孤独,思想上更加撕扯,行动上更加难受。
舍得与舍不得之间,多了几分差异?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找到之前已经寻觅下的那根“心仪”的树枝,一边默默的流着泪,一边咬紧牙关。
当刺破翅膀的一刹那,可曾想过为什么来到了这个地方?为了理想?因为希望?
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才导致人类骨子里爱好和平的部分,不断的退让,最终由控制冲动的部分占了上风,多少文化交界处成为了最重的“战场”。
《山雀》故事的最后,是如此表达的:也许我再也无法飞翔,但我希望当它们看到我的翅膀时会把我看作它们中的一员,并开始再次把我纳入它们的谈话中。
但愿如此,可是的可是,总是有一种担心,一位体型不大的(猜的)小鸟,折断了翅膀,失去了飞翔的能力,也就没有了核心竞争力,凭借什么更好的融入呢?
猛然想起来土耳其的首都,现在的名字是伊斯坦布尔,最早的名字据说是拜占庭,后来的名字君士坦丁堡。
三个名字,角度各异,含义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