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还在赞颂聪明吗?
从小到大,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聪明、懂事”为王的环境当中。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懂得人情世故,就是懂事儿。
然后就不容易吃亏,就显得精明。
但这要看你怎么选择,你要是与世俗同体、随波逐流,那你就会比较舒服一些。
而如果你选择不同流合污,那么就像太宰治所说,“活着是一件很要命的事,到处缠着锁链,稍微一动,就会血如泉涌。”
不过,血如泉涌也比平庸一辈子要强。
什么叫平庸?
平庸意味着就是千篇一律的东西,或者说是商品,价格是商品存在的核心。
但千篇一律也往往意味着重复和廉价。
如果一个人谁都可以喜欢,那么人人都不会喜欢她。
平庸也代表着确定性,所谓三岁看老、有的人从35岁就死了,以后的日子只是在重复而已。
这样的人生就是一潭死水。
平庸也是一种思想和身体共同的窠臼,一样的价值观,一样的生活状态,一样的饮食男女,除了表面形式的或许变化,平庸者的内核是一样的。
鲁迅先生说,“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长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
如是。
叔本华在《要么孤独,要么庸俗》里有这样一句话: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如果他很早就洞察人事、谙于世故,如果他很快就懂得如何与人交接、周旋,胸有成竹地步入社会,那么不论从理智还是道德的角度来考虑,这都是一个不好的迹象。
这预示着他的本性平庸。相反,一个年轻人对世人的行为方式感到诧异和惊讶,并且与他们的交往中表现得笨拙、乖僻,则显示出他有着高贵的品质。
相反,一个年轻人对世人的行为方式感到诧异和惊讶,并且与他们的交往中表现得笨拙、乖僻,则显示出他有着高贵的品质。
我们身边最多的就是这样的人,那么聪明,那么精明,说话办事、世故人情又老道又得体,额,该死的得体。
一份不错的收入,一套不错的房子,一辆不错的车子,不错的伴侣,不错的孩子,然后就是饮食和男女感官的刺激和享受。
这样不错的人生,就是草木一样的人生,一岁一枯荣,一辈子又一辈子的重复。
平庸有时候也是好的,谁说人必须要做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呢?
只是,平庸是桎梏,是局限,是牺牲了自己生命的无限可能性去换取了庸常的生活。
如今好多年轻人都在标新立异,他们未尝不是对父辈和世俗的一种反抗。
千篇一律就是俗气。
但只是标新立异还不够,真正的挣脱平庸的限制的过程,肯定是有流血一样的痛楚的,奇装异服,说一些出格的话,做一些浮夸的事情,那只是噱头而已。
真正的超越平庸,是乔布斯和马斯克这样的人。
他们才是特立独行,他们才是不一样的烟火,乔布斯说人要追随自己内心的热情,马斯克宁愿一个人看星空也不想和房间里的庸俗之辈交谈,他们都是忠诚于自己的人。
待人接物是技能,但不是才能。平庸者之所以平庸,被取悦他人的想法支配是个关键。
会说话,能讨喜,这样的人哪里都有,他们也未必是没有出息,不能有所作为,事实上,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成功”人士。
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处理、编织人脉关系,用价格和利益去衡量世界。
但所有的“成功”都掩盖不了思想和灵魂上的低维状态。比尔·盖茨说,聪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好,精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高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平庸之辈或许是“成功”,卓越之人或许也经常失败,但失败的英雄也是英雄,各行各业那些凡是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没有一个是世俗维度上的人。
一个世故谙熟的商人或政客,他能创造出苹果这样的产品和公司吗?一个天天琢磨人情往来的人,也搞不出特斯拉和火箭吧?
就是做生意的人,你看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企业家,有几个是天天觥筹交错,混人脉圈子的?
比如任正非就向来不掺和商圈商会这些东西。
真正的创新和成就,从来都是起源于孤独和冷处。
我们对待这个世界不要太热了,对人对物都要冷淡一些才好。
一定要对人群心怀警惕,要知道,“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人生苦短,要活出自己才算没有白活,而不是以占有多少物质、获得多少感官的刺激去衡量。
其实,人生就是选择,选择就是放弃,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