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中午,承爸拿回来两个盒子,说朋友送了一些蚕宝宝给承承养。
打开盒子一看,承承险些吓了一跳。这哪里是蚕宝宝,分明都是大蚕了。绿色的桑叶上爬着十几条长长的白色虫子。每条虫子都有承承的手指粗细,长度比承承的手指还长。另一个盒子里则是几个白色的蚕茧。
承爸给蚕找个了大一点的箱子,把两个盒子都放进去,搁在了阳台上。
只要醒着,这些蚕就趴在桑叶上,一刻不停地吃着桑叶,“沙沙沙”“沙沙沙”如细密的春雨打在树叶上。
承承拿起一片新桑叶,把一条蚕放上去。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害怕,它爬上叶子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先拉了一个比绿豆略小一点的黑色小粪球,然后才开始在叶子上寻找适合下嘴的地方。
和白色的身体比起来,它的头颜色有些深,呈浅棕色,脖颈处都是褶皱,方便它的小脑袋一伸一缩。
它低着头一边蠕动着一边嗅着,从中间凸起的叶脉一直挪到叶子边缘,最后从叶子边缘处开始吃起来。
只见它歪着小小的脑袋,用那看不清的嘴和牙齿在叶子上一点一点地铲过,所过之处叶子就已经被铲出了整齐的圆弧形,然后再往回接着铲。它就这样不停地一点一点地吃,一会儿这片叶子就被吃出了一个大洞。
把它重新放回盒子里,盖上盖子,又听见一阵沙沙沙地咀嚼声。
晚上睡觉前我们在箱子里放满了桑叶,第二天醒来再看,箱子里只剩了些许桑叶梗和满地的小黑球球。这食量可是惊人!
吃过早饭我们一起去外面给蚕找食物——桑叶。
听朋友说,二环路东头有,经过深入寻找,加上承承的电子手表识别,还真在二环路顶头东南角找到了两三棵。虽然有的上面已经结了桑椹,但树都有点小,甚至称不上是树,就是一灌木丛。
叶子少且小,再找找看吧。
我们顺着小树林继续往北走,在中华大街和仁和路交叉口偏北一点,我们又发现了一棵桑树。这棵树虽然也不能称之为树,但叶子比之前的又大又密。
很快我们就采了半袋子,看看差不多够蚕宝宝们吃一周了。
回来后,承爸把桑叶一片一片洗干净,然后晾在阳台上,确保桑叶都晾干后又给收起来。
晚上,一只蚕说什么也不好好吃桑叶了,眼看着面前放着大堆的桑叶,可它就是一个劲儿地把头高高地昂起来,再昂起来。这是干什么呢?
再仔细看,发现这只蚕的身体和原先有些不一样了,背上原来一节一节发青的环状现在变成了黄色,整个蚕身看上去更透明了。
承爸说,估计是想吐丝了吧,在找合适的地方。我们把它移到另一个结茧的盒子里,任它自己选地方。
第二天一早,承爸就在阳台上惊喜地叫我们去看。原来昨晚的那只蚕已经在吐丝结茧了,此刻它已经把自己包围在一个半透明的茧里,因为吐的丝还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被包在里面还在不停地吐丝。但明显它的身体已经比昨晚小了不少,大概是因为吐出来丝的原因。
到中午再去看它,这个蚕茧已经不再透明,变得和其他蚕茧一样,只是个如半个拇指大小的白色茧了。
接下来就等着蚕破茧成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