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名还是先有义?
个人感觉就本义来讲,应该是先有义之后才会有名,而其它引申义,转义,假借义则是有名之后的延伸扩展!
比如本专题《曼漫蔓慢》,曼在甲骨文里,是人用双手张目的意思。在隶书里面意思又不一样了,这可能和时代改变和人的生活认知的改变相关。隶书“日”指太阳,“罒”指罗网,“又”指人的右手,在这里本义就是在大白天撒网。一个是视野方面的扩展,一个指手的延伸,本义上也算是差不多。变成漫之后,就成了水向周围四面八方流淌;蔓则代表草假借别的支撑的生长;惟有到“慢”,开始有了人的情绪,有种说不出的厌恶不耐烦的情绪!而且有点奇怪的是,原字曼不带有情绪的,没有严格的褒贬,甚至于轻歌曼舞,还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怎么到了这里就成了一个贬义?
我想这应该和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环境是有关系的!一是古代有很多的生活物资还没有严格的产权制度,速度一慢,可能本应是我方的物资就变另一方的物资了。比如树上的果子,陆地上的牛羊,水中的鱼类等等。尤其是在残酷的斗争中,稍稍慢了一点就关乎到个体和整体的生死存亡。另一方面,国人向来自视极高,去拜访他人,稍有不合心意,就感觉对方傲慢,轻慢了自己。
所以我这个《曼漫蔓慢》专题,意思也很简单,就是延伸扩展的意思,朝美好的方向也好,朝险恶的方面也罢,都是生活,都是历史,都是故事!
有请各位大侠不吝指教,不吝投稿!先行谢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