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录】
决策的第四个要素,是化决策为行动......化决策为行动,则是最费时的一步。
【核心概念】
决策不是提高管理者有效性的最终目标,将决策按照行动计划执行并产生结果,才是最终目的。
一个决策如果没有列举一条一条的行动步骤,并指派为某人的工作和责任,那便不能算是一项决策,最多只是一种意愿而已。
【个人体验】
要将决策转化为行动,首先需要明确无误地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 谁应该了解这项决策?
- 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 谁采取行动?
- 这些行动应如何进行,才能使执行的人有所遵循?
初为管理者,会开始对一些事情做决策,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
比如说一次会议中,发现了问题A,需要对该问题进行处理,如果不处理,可能会出现问题B、问题C。
管理者可能因为经验有限或者人情世故或是其他原因,在会上只是提出了,我们需要解决问题A。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那这个问题A,大家觉得会有人去处理吗?
这个决策中没有行动的承诺,没有指定何人负责执行,最终结果不免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以为管理者只不过是说说罢了。
正确做法应该是,指定张三来处理这个问题,时间为今明两天。
如果需要其他的人配合,其他人员以此任务为第一优先级。
过程中如果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及时向管理者反馈并推动下一步行动。
这样操作,才能将决策转化为真正的行动,而不是纸上谈兵。
【行动向导】
人都是有惰性的。无行动的决策,对任何人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为了贯彻决策的有效性,不但行动责任必须明确指定,执行人员必须确有能力,而且绩效的衡量及标准,和有关激励的制度也都需要配合改变,否则执行者就会困于情绪的冲突之中。
同时在决策中需要建立信息反馈制度,以便经常对决策所预期的成果做实际的印证。
因为决策是人做的,人难免会犯错误。再了不起的决策,也不可能永远正确;即使是最有效的决策,总有一天也是会被淘汰的。
所以,根据过程反馈,时刻检验决策的正确性。
基于实际情况动态修正决策再执行,最终达成决策的有效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