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
周四去参加公司组织的创新孵化器活动,我抱着学习的态度听各种被公司认可的创业公司介绍自己的团队和产品。其中有一个团队利用AI技术,做出了一款可以通过拍照识别葡萄酒的APP,并且打通的上下游的供应链。像往常一样,我很容易就听进去了这些介绍,觉得这产品有意思,并且第一时间拍照传给了一个对酒很有研究的朋友。
朋友的反应是,这是啥?这有啥用?酒瓶上不是都有说明吗?然后告诫我不要被骗。。。
我说我没钱投资,朋友表示时间也是金钱,要投资在值得的地方。我因此陷入了沉思,相比之下,朋友可能更加理智,而我就是特别容易被感染和接受别人的观念,因此更容易被忽悠。
所以,这两天我一直在思考,我为什么容易被忽悠。
我首先想到的一个原因是欠缺独立思考的意愿,这本质上是一种懒惰。思考快与慢里有一个理论,人的大脑有两套系统,系统一让我们通过搜寻记忆碎片来快速得出结论,系统二则是要经过严格的论证推理来得出结论。显然,因为懒得广泛举证和严格推理,或者专注力不够,我很少使用第二套系统思考,更多的时候使用第一套系统。第一套系统有一个特点,让我们直觉上倾向于搜寻证据来支撑对方的观点,不公正的证据会导致有偏差的结论。如果我可以多想一些,深入一些,也许会得到截然不同但是更加理智的判断。
第二个原因,来自猴子搭档的观点,他认为之所以容易被忽悠,是因为没有忽悠过别人。这真的很有趣。猴子搭档分享了之前的一段“忽悠”别人的经历,因为能拿到回扣,把一款产品推销给别人时,他着重强调产品的优点,而只是为了显得真实来说一个能被接受的小缺点。这段经历让他明白,当别人主动找你推荐一款产品时,要格外小心,为了获得利益,对方可能会篡改信息来模糊你的判断。
当然,这个观点我只能一半赞同,因为真正乐于分享的人会在没有任何利益的前提下把好东西推荐给别人。这样的可爱宝宝是存在的,我身边就有很多。即便如此,猴子搭档的结论仍然具有参考价值,了解这个规律可以修正我的“所有人都是乐于分享的可爱宝宝”这个过于“朴素”的前提,可以让我在得出结论之前,多一个线程考虑一下,对方所说的话是否客观和公正。
以上只是我现阶段能想到的优化自己脑回路的方法。关于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要学习和实践的点还有很多在等着我。
365天,每天坚持写作之68/36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