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情绪是人类一生经常要面对的问题。荣获了1981年凯迪克银奖、1984年凯迪克银奖、2000年凯迪克银奖的著名绘本《菲菲生气了》,用浅显易懂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一个孩子的情绪变化过程。从一开始的开心玩耍,到玩具被抢,情绪转为愤怒,继而出门离开家,来到大自然,心情逐渐恢复平静,然后回家和家人和好,一家人又快乐的在一起。
人有七情六欲,有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绪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人人想要快乐的正面情绪,都视悲伤、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为洪水猛兽,这就不正常了。我们看看菲菲有了愤怒的情绪后,是如何让这股力量消失不见的呢?
首先,离开让你生气的人或环境。隔离,是最重要的一步。往往当人们生气的时候,愤怒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在这种情绪中,人们会丧失理智,越纠缠,越不想离开当时的情境,结果越生气,所以,一定要想法设法让自己暂停下来,到另一个地方去冷静一下,这样慢慢的,理性就会占据上风,情绪也就随之消失不见了。
第二,菲菲跑出家,跑到森林里,哭了一会儿,然后爬上树,看看大海,看看树木,听听鸟鸣声,然后她平静下来了。菲菲除了使用「隔离法」,还使用了「转移注意力法」,她选择走进大自然,因为她喜欢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我们可以选择做我们喜欢做的事,例如,看书,写作,听音乐,或玩玩具,或找人倾诉等等,只要能让你转移注意力,能让你开心起来的方式都可以。
第三,恢复理性思考,反思自己的问题。反省是为了吸取经验教训,争取同样的错误下次不再犯。当然绘本没有特别描述这一步,但是我认为这一步必不可少。弟子规中讲「过能改,归于无」,意指,如果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错误自然会慢慢减少。而且自古以来,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有反省的习惯,例如,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曾国藩的「克己省察录」,王阳明的「去人欲 存天理」等,都在强调反省的必要。
对待生气等情绪,我们不要把它当成一种缺点或缺陷,它就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有喜就有悲,有乐就有苦。如果我们能够这样想,下次再遇到自己起情绪或看到孩子起情绪,首先做到不烦躁,能够平淡处理,这样才有可能更有智慧的接受它,引导它慢慢离开。
阅读绘本最好亲子阅读,如果能够加上讨论,孩子吸收理解的会更好。父母通常会认为绘本是教育孩子的,其实,绘本,也是教育大人的。以后遇到自己生气,不妨想想这本绘本里菲菲是怎么做的;以后孩子生气时,不妨利用绘本里的菲菲,帮助孩子平复心情。由此可见,一本小小的绘本,它成为了父母与孩子通畅沟通的媒介,当父母与孩子之间共同的见识,共同的认知,共同的话题越来越多时,父母与孩子的心怎么会有隔阂?怎么会有无法沟通的情况?父母的权威也会由此在孩子心中越来越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