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读初一,成绩还不错,我很少给她辅导什么,极偶尔才说几句。
今天她问我这篇文言文,我不想直接百度译文或答案,先自己看看吧,大体顺一下,结果发现有些内容似是而非,真是不太懂。
一开始不知道“乐正”和“夔”是什么关系,看后文发现夔是个人,另外我还真不记得有种官职叫乐正。还以为是说要使礼乐正统只需夔一人就可以了。
还有“圣人为能和”,既然前面有乐,猜想“和”是指音乐上的应和呢。
这两句翻译并不容易解答,没有事例前面的铺垫性内容,哪里敢确定是指误传引起误解呢!可后面又问得到的启示是什么,读不懂原文怎么能答出启示。
我先猜测了一下是不是:乐对国家很重要,有圣人治乐才可平天下;真正有能力的人以一当十或以一当百。
实在拿不准,手机查一下吧,前面那三点都理解错了,“乐正”是官职名,和是指音乐和谐。而这个故事前面的铺垫就是说对传闻必须调查了解才能不以讹传讹。题目中不能出前面的内容,因为这是要考的知识点。后面同类事例也没出现,应是篇幅限制。
可是这样一来题就太难了啊,不要说是初一的学生,即便让高三的学生来做也未必能做对呢!
如今语文教学和考试越来越进入一种怪圈,一方面各学校的老师们带着学生拼命刷题,另一方面命题人就把题出得越来越怪、越来越偏、越来越难。
我后来从网上看到这篇文作为大学语文的题出现时也只是道选择题而已,可是考初一的学生却是翻译和问答题,后者要求更高,理解上差一点都不行。
如果照此下去,不知道要把学生们难为到什么程度才能罢休,而一批批一届届的孩子们就这样在题海中耗费了大部分精力,最终虚度了童年,浪费了青春,丧失了灵性,恶性循环。
这样说绝不是耸人听闻,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现状,了解得越深入就越感觉无力,越为我们的未来担忧啊!
(附:答案)
原文译文,仅做参考 大学语文题目(后记:过了两天才听女儿说起这道题是课文配套练习,而课文是关于“穿井得一人”,原来如此,这还合理一些,是同一篇文里的,但即便这样,这道题也是太难了!因为并没有标明出处,最主要是没有前因后果,连贯不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