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目的不是增长什么见识。
非要说的话,一天到晚忙工作,能增长什么见识?
除非是……
比如创业,需要经常见很多不同方面的人,接触很多方面的事情。
比如需要经常出差的工作,经常要到不同地方去考察学习什么的。
比如和传媒新闻相关的行业,每天都要阅读大量各种消息的。
总之,必须是经常要亲自接触人和事,或是四处云游的。
前者类似读万卷书,后者类似行万里路。
这才能增长见识。
不然,比如,随便一个办公室小文员,每天三点一线,闷头做自己的事,能涨什么见识?
还不如下班去蹦迪见识得多呢。
但无论如何,一份工作最大的作用,并不在于见识不见识,而在于“专注”。
这也是我们高中毕业后接受的一切教育,不管是大专还是博士后,都一直在培养我们的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在从这些学校出来后,我们的人生就有了一个具体专注的方向。
同时,尽管我们在这些学校里面学到的专业知识未必会是我们最终所从事的行业,但我们的专注能力并不会受到影响。
一个没有工作的人,你说他见识会短浅吗?并不一定。如果他选择出去四处行走呢?难道不会比一般人见识多吗?
但一个没有工作的人,由于摆在他面前的选择太多了,他可能会失去一个专注的方向。
这并不是坏事,因为他可能会因此变得博学,如果他愿意的话。
不过更多的时候,我们会迷失在过多的选择之中,反而逐渐变得对一切都没有特别的想法。
不会太感兴趣,也不会太讨厌。
毕竟时间这么耗着也是耗着。
而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能轻松改变这种情况。不管这份工作是什么。
毕竟任何稳定的工作,都一定会有“投入,产出,收获”这个具体的反馈流程 。
相比起我们说的其他的行为,它是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的。
但,要做到这一点,工作也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比如学习,旅行,做义工……等等。
又比如,认真记录。
哪怕只是记录自己闲暇的生活。
甚至于,工作本身,在认真记录之下,也会变成更具有价值的专注。
————————————————————————————————————————————————————
平时在看很多视频什么的时候,常常会被一些人的回答而深有感触,跟着弹幕一起直呼“格局”。
似乎自己对于格局这个事情有着一定的理解似的。
直到昨天妻子问了我一句:“什么才叫有格局?”
我突然不太清楚该怎么回答。
视角要更高?不从个人得失出发?更多付诸于理性而减少在感性上的能量消耗?
好像都对,但又不全对。
格局这个事情,本身代表的应该又是什么呢?
是……对事物的看法,或者说是,对事物从多方面思考的能力?
我感觉自己的格局还是相对大的,但这种“格局”在我这种小人物身上,好像又没什么意义。
升斗之民就算胸怀天下又如何呢?
面对明显不合理不公平的社会,一直有着平常心和大视野,反而有种麻木不仁的感觉。
就那种,很难和平时每天紧张着自己生计的人共情的感觉。
也许是我自己一直以来过得太顺,但又顺不到年薪百万那种程度。
所以逐渐会陷入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
这种状态,要是自己不“看开点”,估计早就内耗到崩溃了吧。
距离我自己的理想生活状态,其实本来并没有差太远。
但如果要真正要考虑将来,考虑到家庭的整体,又好像差得远。
对于这种情况,我是该纠结,还是不需要纠结,平常看待呢?
我都可以,但怎么才算有格局,乃至能改变现状的思考呢?
感觉得认真去看看吴军老师的书了。
见识、格局,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以及如何起作用?
说起来……那两本书在哪儿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