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重责备自己,而轻责备别人,怨恨自然不会来了。”)
内省养德,是儒家为人处世根本态度,也是儒家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孔子提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见不贤而内自省”,但他也说“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意思是没见过有谁能意识到自身错误而深感自责的。可见,遇事克己自省、直面己过,并不容易。
一个人能否检身,自我剖析,反躬自问,做到对自己不隐瞒,主动查找并纠正错误,“存乎一心”,贵在主动,难在自觉。
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在《了凡四训》中写道:“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如果只见他人不是、无视自身不足,就会陷入自我满足、自以为是的怪圈,更别说有所提高了。
荀子有言:“君子之度己则以绳,待人则用枻”。“枻”本意为舟楫,“用枻”比喻与人方便,体恤、照顾他人;而“绳”意指墨线之直,它是刚性的,不可弯曲,不可通融,故所谓“度己以绳”,即不求自我方便,而严格照章办事。
“躬自厚(责)”的“厚”,突出了一种高标准的自觉的责任担当,即事事求责于己,而非诿过于人,即“反求诸己”,即主动与自觉的“处己严”,坚持从我做起,从自身找原因,而且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自加压力。
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意见不合、产生分歧的时候,这种情况下不能一味地指责别人,甚至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而要多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尚书·伊训》中讲“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即对于别人不求全责备,对自己则严格约束。《孟子·离娄上》中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事情没做好,遇到了挫折和困难,就要多自我反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些都与“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所倡导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体现了严于律己、勇于自省。
生活中,有人会把遭遇的困境都归结为外因,永远在抱怨,从未把审视的目光投向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做人做事不怕有过失、犯错误,怕的是不承认过失、不积极改正错误。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最大限度降低人生出错的可性?有。那就是学会自省。自省就像照镜子,把我们的得失、成败、喜怒照得一览无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省,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突破迷局。每当我们遇到人生的困境时,能够进行怎样的自我反省,才是破解难题的关键所在。
有人说,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要想驯服人性,少不了自律。坚持规律作息、坚持运动健身......自律的出发点,永远是自己。成就自己的,也终将是你的自律!
傅雷曾在家书中说:“人需要不时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看法,也能有更正确的自我批评。”太过自我,会让一个人的判断变得局限,困住本可以变好的自己。
真正成功的人,从来都是那些能用自省来迭代自己,在反思中汲取经验教训的人。常思己过,是一种逃脱恶性循环的解药,让人客观自视,洞察盲区;抚躬自问,是一种持续精进的能力,让人及时勉励,自我改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