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创新真的有心法吗?

创新真的有心法吗?

作者: 幸福就是刚刚好 | 来源:发表于2021-01-21 21:39 被阅读0次

昨天听了混沌大学的创新力发布,引起了我对于创新的又一次思考:创新真的有心法吗?

起因

有一个阶段,国家提出来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查资料发现:
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
提法是: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必须抓住“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两大着力点。
如果说简政放权是激励市场活力,鼓励大众创业的先手棋,那么制度建设就是连环炮。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法无授权不可为”;明确“负面清单”,“法无禁止皆可为”;出台“责任清单”,“法定职责必须为”。

分别说了政府、百姓和公务员行事的原则。

要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顺利过渡到经济新常态,必须加大创新力度,从过去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这是国家层面的事情,高层引领。
虽然有些人,甚至是一些精英人士认为这是一种“伪概念”,因为不可能人人都去创新,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不可能有创新。因为中国的教育体系只是应试教育,没有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种看法引发了很多人对于中国教育制度的“吐槽”。
我也曾赞同教育部提出的:现在孩子们课业负担过重,要为学生减负,倡导素质教育。
结果是课堂减负,课外加负,居然形成了一个蓬勃发展的“课外辅导市场”。
有一个阶段,我甚至认可:家长的心态导致了课外辅导市场的繁荣,有一点“丈母娘推动了中国房价”的意味。
“为学生减负”这个概念的假设前提是什么?是老师讲的太多超纲,还是学生作业太多,或者干脆是学生在校时间太长?
结果我看到的是,学生在校的时间短了,在家做作业的时间多了,课外补习班多了,学生睡眠更加不足,都成了“特困生”了。
今年在征求“十四五”规划建议时,我提了一个建议:适当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在学校好好学习,胜过课外辅导;恢复“老师家访制度”。思考的出发点是大部分家长在孩子放学时(4点左右)没有办法接孩子,只好托付给祖辈,祖辈带不了的送到“小饭桌”之类的机构,父母是不能安心工作的。

价值

在昨天的创新力发布会上,主讲人讲到一个值得关注的统计数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这个词被提到了59次。
可以说在中国,对于创新,已经在高层达到了共识,说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核心,创新是未来。有学者提出2020年最重要的事情是在“自主创新”方面,中国人从上到下达成了共识,这是2020年应对“疫情”和“卡脖子事件”的最大成果。
创新之于中国,已经不是一个概念,已经不是空的了,而是我们要实实在在去实践的一件事,也就是“目标已经确定,只管去执行”。
甚至罗胖在跨年演讲里说,最近10年都是中国理科生的黄金时代。哪里需要创新,哪里就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而在昨天混沌大学的创新力发布会上一个观点是,人人都可创新,都有“创新基因”。正是因为创新才有人类的发展,那创新最需要的环境是什么?一是文化,二是组织。
昨天有一个上海广播电台搞创新的例子,魔都电台的故事,大家还有一个在体制内的创新更难几乎是共识?再难也得做不是吗,2020年那么难,我们不是都挺过来了吗。
除了创新思维,他们认为“创新”是可以学会的能力,所以有了创新力白皮书。怎样习得创新?企业的创新怎么样做?他们提出了4个模型:
第一个是组合思维能力模型,重点是洞察要素,方法是思考要素重新组合的价值;
第二个是进化思维能力模型,重点是洞察时间的能力,方法是动态思考,与时俱进;如果换人会不会放弃,那么何不现在开始?
第三个是差异思维能力模型,重点是洞察空间的能力,方法是逆向思考,与众不同;
第四个是破界思维能力模型,重点是洞察奇点的能力,方法是升维思考,扩大边界。多维度就会增加能力,做乘法而不是加法。最后实施降维打击。
其实这些年最多的创新,我看到的是跨界创新比较多,在国家提出“万众创新”的理念指引下,很多创新悄然发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因为电子支付的兴起,小偷失业了,打败小偷的不是警察而是支付方式的改变,因为人们购物不需要带现金了。丢手机的也少了,手机几乎成了人类一个“外挂”,甚至是“新器官”了!
共享经济使得自行车行业又一次崛起;高铁使得铁路行业二次崛起;互联网使得通信业成了国家的“新基建”。
结论是:打败你的不一定是你的竞争对手,或许是一个完全不相干的行业,“羊毛出在猪身上”见怪不怪了。
所以很多时候,创新到底应该怎么做?是每一个人都该考虑的问题。
创新力白皮书讲到,创新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底层思维,每个人都需要创新,因为每个人都有好奇心的原动力,都有创造力。
但是,怎么样才能发挥这些创新力和创造力呢?
观点是:企业创新,源于思维,兴于人才,成于组织。

我的实践

去年因为疫情,很多线下活动不能搞,很多事情转移到了线上。我思考的结果是,从网上开始推动创新思维建立,做创新孵化的工作,应该可以成为我工作的亮点。
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创新氛围的营造。
于是提出两个层面的工作:
一是试点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基本思路是:把大家这些年来的创新工作,通过创新工作室来整合、提炼、复制、推广,为发展提供创新的动力。
二是要求每个专业公司报一个以上的创新班组,专门用于自下而上的创新氛围的营造,最后成为创新工作室的资源池。
组建了线上的创新工作群,通过讨论的方式,培养大家的创新思维,督促大家立足岗位,通过创新来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去年通过线上的培训式的会议,大概十几次的创新班组会议,开始逐步培养大家的创新意识和共识。虽然刚开始大家参与度不高,但是我通过不断的推进,按创新工作孵化的思路,推荐大家学习了创新的一些基本的知识:一是对创新进行了重新定义,将创新作为工具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通过讨论确立,在基层岗位上,形成了“创新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这样一个共识。
然后,带领大家练习了几个创新的工具,包括头脑风暴法、六顶思考帽法、复盘工作法、PDCA工作法,还有平行思考之类的方法。通过游戏化的刻意练习创新工具的使用,让大家感受到创新的乐趣。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来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结合创新力理论,班组创新应该在组合创新的能力模型上,那就是说,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个抓手,通过资源重新整合,从身边找到资源。
就像关于光伏电站在身边找资源的解决问题的例子一样,怕草遮住光伏板,把羊赶进去,为了解决羊不老实的问题,让人管理羊的同时割掉那些羊不吃的草。
面对资源有限的事实,自己在身边找到解决办法,是有效的思路。
我昨天看到这个创新力的方法之后想到的是,如果按现在的情况来看,创新作为战略那是公司高层的事情,需要高层管理者来做,不在我的影响力范围内,暂且不管。
作为小革新、小创造、小发明,我可以就从基层抓起,从最近的小创新开始,鼓励大家从寻找身边的资源和解决方法开始,创新的氛围就是这样点点滴滴开始的。创新人才储备,是创新的一个关键环节,创新思维的培养来自于氛围的塑造。第二,企业的创新氛围建立起来,通过解决问题,先有想法,将创新这件事先做起来再看。开始行动才可能有迭代,差异化创新能力培育应该是重点,和环境、场景结合起来的创新,肯定有价值,这也就是海底捞的管理,别人学不会的原因。
这就是我关于创新的思考,新的一年里,让大家知道创新和创新力的区别,让大家形成“创新力是可以习得的”共识,然后开始在丛林法则的指引下,开始“消灭你与你无关”的游戏。
今年的班组创新的事情工作需要再推进一步:通过解决一些问题来看到创新真正的限制条件是什么?从假设出发找到创新的需要。制定创新的标准,从文化、人才、机制三个方面做好工作。继续从创新思维抓起,通过共识施展创新行为,形成创新成果,不断迭代。

相关文章

  • 创新真的有心法吗?

    昨天听了混沌大学的创新力发布,引起了我对于创新的又一次思考:创新真的有心法吗? 起因 有一个阶段,国家提出来一个很...

  • 创新真的有那么难吗?究竟什么才是创新

    创新这个词,最近在测绘圈是火的出圈,各个层级都在要求创新,面对测绘固有的理论框架,软件设备体系下,作为普通的测绘技...

  • 伟大创意的诞生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关键词,其重要性不可谓不高,但是你真的了解创新吗?你脑海里所谓的创新符合实际情况吗? 创新在很...

  • 创新

    我们真的需要创新教学吗? 或许这个问题也可以改为: 我们现在强调的创新教学究竟是在创新什么? 为什么要创新? 旧的...

  • 创新真的很难吗?!

    生活中的创新真是无处不在,今天我发现了一个新东西,它的设计实在是太巧妙了! 今天下午抽空去了趟理发店,快过年了,怎...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1、是不要多学东西吗? NO,多学招式才能通心法,心法通才能应对万...

  • 真的有吗?

    大家每天在抽奖的时候都会发现有两个头像框的一年度奖励,我敢打赌,99%的人都没有抽到这个东西,这让我怀疑了,根本不...

  • 创新真的需要依靠灵感吗?

    轻触收听语音版,或移步【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以及【企鹅FM】搜索【更好时代知识服务】收听: (由声优杨一...

  • 想创新真的很难吗

    好话前人说尽,好字前人写完,想创新真的很难! 但是于我们,我们的后来者,还得有创新才行!

  • 【思考】创新,真的很难吗?

    说到创新,大家可能本能的反应是,这件事很难,但创新其实是有方法论的。 首先,创新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多样化,对个人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新真的有心法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cr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