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凡齐微课】第三周——非命题(一)
-01-
子曰:圣人,无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老夫子的这一段话讲得极其不客气,几千年前的社会和我们现在的社会仿佛一个平行空间,遇到的问题都差不多。每一个时代都不乏“虚而为盈”的现象。
充样子的人很多,摆架势的人也很多。可重诺的人却很少,脚踏实地的人也很少。
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很难做到。
因为雕刻自己确实不如放任自己来的简单。
不管是坚持7天,21天,30天……亦或是365天,关键词在于坚持。
可常常,我们身处人群中,很容易把平台的优势当成自己的优势,把身边人的优势也当成自己的优势。尤其很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有一种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的感觉。这种感觉很棒,说明他们年轻,说明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这种感觉本没有错,他们步入社会后,想通过自己的能力改进或改善一些事情。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其中有客观因素的限制,更有主观因素的控制。
很多人为此便消沉下去,一蹶不振,而变成了普通的中年人。
中年人这个词并非贬义,而是一种状态。客观来讲,这个年龄是身体各项机能开始下滑的年纪。
很多年轻人也说自己是“中年人”,说的是这种消沉的状态。当然这句话也不仅仅针对年轻人。
不要让自己陷入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遗憾里。
所以从头到尾,修炼自己,打牢根基更为重要。

-02-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我们每个人接受知识的早晚及深浅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正所谓“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倾向性。
但比起坚持学习,坚持说自己什么都会之外,更重要的是敢于承认自己有什么不懂。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知道自己不懂,才知道到哪里去取长补短。
知不足而后去补不足。
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谦卦是六十四卦中唯一一个每个爻都是吉的卦,也从中看到谦卑是最有益的处世为人之道。
上卦为坤为地,下卦为艮为山。人德行很高,但能自觉地不显扬,方为谦。
可见只有“谦”一个人才能平顺。
但是谦往往带着一个字,就是“自”,也就是所谓的自谦。自谦往往都是自我通过自我的觉察来发现。
这其实很好理解。
当我们居下位时。
自谦还算比较容易,因为没有什么优秀的资源,通常是靠提升自己。此刻还算比较容易看清自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当然也不乏有对自己不了解,而假装以为了解的人。不过也许通过他人的提点,还有改进的可能。
可当我们居上位时。
位置越高,他人越不会指出你的问题。一是有人不敢说,怕受到打击报复;二是有人不愿意说,他们只说恭维的话。
所以,高处不胜寒,位置越高越危险。
可油腻“中年人”最爱做的就是“好为人师,指指点点”。

-03-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少年感”就是这么炼成的。与年龄无关的,而是取决于本人的态度和对自身的要求。
古人云,成熟的稻穗都谦恭的弯着腰,只有空瘪的秕谷才昂首挺胸,不可一世。
心态保持空旷,才有可能填入更多的宝藏。
在写作的时候,短时间可能还有主题的写,觉得自己储备知识还算丰富。但坚持写作,坚持输出知识的时候,便会发现自己的输入量开始有限。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自己的短板,就可以有机会去弥补。
老师说输入量是输出量的很多倍,才有可能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
当我们名声、荣誉、赞扬来得太过容易时,便不会想要去认真实践、踏实练习,来填充自己的根基。老夫子做学问即使成就达到了巅峰,他仍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依旧身体力行,去传播他认为有益的知识,始终保持了空杯心态。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流传了很多年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古人很多年以前的智慧,早已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齐帆齐28天写作成长营 第(18)篇1592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