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三年我干了七份工作,其中干的最长的一份是五年,最短的是一个月。
同学朋友都说我是“职场花心男”,很能“跳”。可是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我自己清楚。
工作只是社会角色的外衣,卸下外衣,我还是我。可回望过去那十三年,我却也不再是一样的烟火。
有人把频繁换工作当成一种能力,有人质疑这是一种不负责不靠谱。
我自知能力并不突出,可也并非不踏实。在每个工作岗位上,虽然不敢说干得优秀,可是称职二字我还是可以无愧于心地大声说出。
频繁地跳槽只是我人生迷芒内心不安的一个体现——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我以为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在各种工作的跳入跳出间,我以为能找到答案。可是到最后我发现,金钱诚可贵,梦想价格高,若为生存故,二者皆可抛。讽刺的是,所谓答案,不是在工作中找出,而是在离职的那段“空窗期”,才渐渐浮出水面。
我很羡慕那些一开始就找到人生方向,毕业后就为一份工作奋斗终老的人。
我很能理解,刚毕业时,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那种四顾茫然的不安。
我很佩服,那些坚强扛起责任,为自己和家人奋斗,把苦泪辛酸都往心里咽的坚强。
我深深祝福,在摸爬滚打四处碰壁后,还能一往无前,拼尽全力冲刺的赤子梦想。
但我也庆幸自己兜兜转转,在年轻时横冲直撞,到最终放下执念与自己和解,获得一丝曙光的现状。
七份工作有三份是体制内,四份体制外。
所以,虽然工龄不短,却没有相对集中的工作经验,很多工作间差异极大,完全没有可比性。
因此,写下自己的工作经历并不想充当所谓的职场导师,因为我自己的经验是零散琐碎的,也不想把跳槽过程当成吹嘘的谈资,因为我并不为此自豪。
当很多人看着我的简历,尤其是看到我三进体制的经历,发出了或真或假的赞叹——“你好厉害”“你是学霸考霸”云云,我微笑客气,但内心已坦然。
因为我在三进三出的职场变换中,看透了很多人情冷暖人性悲凉,也感谢上帝的不抛弃不放弃,给我的那些运气。
我经历过裸辞的快感,经历过获得新工作的欣喜,经历过职业倦怠的无奈,经历过失业深夜的独自神伤,还有重新上岸的坦然。
作为一名普通大学毕业生,只要放下身段,踏实肯干,找到工作不难,养活自己没有问题,但是找到好工作难,而找到适合自己,一生能为之奋斗的工作,难上加难。
比找到工作更重要的是,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想干不能干只是空想,能干不想干容易懈怠。在能力无法匹配梦想的时候,不妨“曲线救国”,在满足生存基本条件的同时暗暗蓄力,韬光养晦也好,骑驴找马也罢,不要轻易离职,不要被各种信息带节奏,不要瞧不起你的工作,不要荒废业余的时光。世界那么大,我多想看看。可是看看之前,你要多想想——看完以后呢?
闲话剪段,言归正传。先从第一份工作说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