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好一个班。
昨天断断续续听了几位老师的分享,分享的故事我们很熟悉,事例也是我们日常中见到的,甚至老师们的工作也和我们无多少差别。可与分享的老师比起来我们还是有差别的,最大的差别就是班级管理的系统性,解决问题的策略性,以及及时的反思。还在日复一日的停留在忙碌而无功,陷身琐事迷茫焦虑的状态。我们也确实需要借助这次分享来思考我们如何提升管理能力,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船长,轻松驾驭一间教室,让孩子因为遇见我们而有长足的发展,不会因我们的不专业遭受到心灵的伤害。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我们要从以下方面提升自己——
1、成为课程践行高手。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有很丰富的课程,如果我们能对课程深入研究,孩子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人格的发展,成为一个课程践行高手,势必能用课程丰富孩子在校生活,用课程完成孩子的道德人格发展,事半功倍。
2、学会爱的艺术。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施以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呵护每一只知更鸟,越专业越不会以爱的名以伤害到孩子。
3、班级常规管理。一个好的班主任,要么是雷厉风行,班风过硬;要么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好的班主任一定善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性,会用规则引导约束,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4、用心创设环境。班主任要对教室、宿舍的卫生、物品的摆放有明确的要求,给学生创设一个整洁卫生的环境;班主任要营造一个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班级文化环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布置时尽量注意不要分散学生的课堂听课精力。
5、用心协调关系。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他必须协调科任教师、家长、社会等各种教育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对学生进行协调一致的影响。
6、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班主任不要担心学生违纪、犯错误、闹矛盾,应以积极的心态捕捉这些时机,多动脑设计活动,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将坏事变好事。同时能应对来自班级与班级的问题,来自家长的纠纷,都能妥善解决。
7、用心充实自己。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努力去学习,借助心理学了解学生心理,解决所谓的问题学生的问题;通过专业阅读,从管理、沟通、协作,甚至情绪管理多方面修炼自己,朝向专业。
(二)教好每节课。
1、首先是研读课标与教材。不论教哪个年级,都要了解每个学段的课标要求,甚至说,要尽量做到烂熟于心。一方面,国家统编教材是基于课程标准研制的教材,了解了课标,才能对应着教材,研究其与课标的对应关系,研究教材是如何分解目标、又是如何达成目标的。
研读教材,并不是只研究单篇课文,教材的目录、整个助学系统、教师用书都值得反复研读。将教材吃透,才能准确定位每个单元、设计每个项目。因为备课需要,我对统编教材某些单元下过一些“笨”功夫:将教材内容用表格的方式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这种可视化的方式非常便于呈现教材的内在脉络,这个笨功夫大家也可以尝试。
2.有了对课标和教材的把握,接下来要研究学情。我们现在跟随后知教育,有现成的课程资料,为什么拿到一样的课程资料,实施的结果却千差万别?因为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具有普适性,但每所学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使用中很可能出现有的班级学生“吃不饱”, 而有的老师和班级却遇到困难的现象。我们要做的是拿到资料除了通读每单元资料外,对照课标要求,梳理教材脉络,再结合自己班级的学情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就能对教材形成自己的认识和判断,进而通过项目式学习进行调节。这也是我们有现成的资料依然不能偷懒的原因。
3.多看名家课例。我们最初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备完课,如果是经典的课文,有许多名家课例,我们可以借助课堂实录或视频去观摩,观看后及时记录反思,补充或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
4.课后反思。课后反思不能是单纯大脑放映一遍授课过程,应该是有条理的,形成一种反思清单,每次反思都可以从这节课教什么开始,目标是否达成?反思课堂效果,学生掌握的情况,最后一定要重构这节课——修改课件!反思也要形成闭环!
至于第二背景的扩充,文化内涵的积累,就靠我们在不断的读写中下功夫了。我们始终认为:汗水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