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安于穷困,也不能够长久地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长期安心于推行慈爱精神,聪明的人认识到仁对他有长远的利益而实行仁。”
【感悟】
儒家思想的中心就是仁德。第三篇中所讲的古代礼仪和许多音乐舞蹈都以表现仁德作为基本内容。
在这则名言中,孔子对仁者和不仁者进行了对比分析。他认为那些以仁德为志向的人,能够真正做到安贫乐道,而那些充满智慧的人,能够真正认识到仁德给他带来的利益,也会去实行仁德。反观那些不仁者就不同了,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都不能够认真地安心。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孔子的另外一句话“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的深刻含义了。
孔子提倡仁德,常常也以仁德的标准来识人。孔子的识人方法也是比较全面的。比如他在另一则名言中说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庾哉,人焉庾哉”。这里孔子虽然并没有说到用仁德标准来观察,我相信真正有仁德的人是经得起孔子的仁德标准检验的。这里的“久处”和“长处”“安”与“利”这两组词语非常重要,说明了孔子对仁者的要求是能够长期坚持,对“仁”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能够一时兴起,一曝十寒。同时也要用智慧之眼去看到仁德对于社会和自己的利益,然后全心全意,心安理得的去做,这样才真正称得上是仁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