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9日
湘容亲子共读第5年+️78天
【第四课解读儿童绘画中的各种行为表现】
一、绘画时间
绘画时间他传递着孩子的一个成熟程度,活力和接受现实的一个倾向。并不是说孩子完成一幅画,越快越好,也并不是说时间越长越好。时间过短,那就是3分钟左右完成一幅画,过长就是半个钟还画不好一幅画。
画图时间过长:分为四个情况,性格拖延,做事慢。心理防御性强。追求完美的倾向。不自信,犹豫不决
画图时间过短,性格急躁、随便、不认真。防御心情。
还好,这两种情况咱家的孩子都没有。一般正常画一幅画时间就20分钟,如果时间较长的都是因为画的面积比较大,所以时间才会延长。
对于一些孩子画一画,又停一停,说明他需要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让他条理清晰,富有逻辑的表达自己。有可能是懒惰的表现,懒得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再往后,也可能因为懒惰而不愿意坚持去完成目标,这样的孩子不容易因为外部的因素变得幸福活跃,他不喜欢做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去劳神费力,更愿意保持一如既往的冷静,这是我们要给孩子宽松的绘画时间,而不是不停地催促,快点向孩子施压。
对于绘画时间过短的原因,还有就是有可能只是应付了事,并不想配合画画,潜意识是有防御心态。
绘画之前
一、磨磨蹭蹭拒绝绘画。
1.画画材料不适合
2.不自信,焦虑
大部分的孩子天生就爱画画,孩子若是不敢下笔,我们可以回忆是否经常有遭到身边人负面的评价,向老师或者是家长,特别是这种对孩子来说的权威人物,他们的评价是会群众打击孩子的绘画兴趣,在人际关系中也会产生不信任防御性特别强,对不会画画的孩子,咱们可以先进行绘画铺垫,可以先查看相关的一些资料,或者是新化县换一些店或者是涂鸦,不用一步到位的,就让孩子还某个主题,这样就可以减少孩子畏难情绪。
这个对于咱家的孩子也基本上没有,虽然咱家孩子的画不是那么的好,但我這個做媽媽能看見孩子的一路成長,我知道他一直都在提升。
她从小就是玩颜料长大的。各種材料紙張我也盡可能地買好一點。
我不需要他画的有多好,只要孩子自己画得开心就好。
二、模仿別人畫畫
1.不自信、沒主見
2.依賴性強。
3.認知不強
4.缺乏想像力
家长习惯性的对孩子包办总是对孩子的各种事情指手画脚。家长的控制欲过强,长期对孩子进行负面评价,也会导致孩子不敢下笔画画。也或者是孩子的社会经验不够、见识少。在这种情况下做家长的可以多带孩子去现实中感受。比如说告诉孩子苹果是什么样的,而不是说一味地用语言去描述,而是实实在在的把苹果放在孩子的眼前,然后让孩子去看,去闻、去吃、去体会。
在某些时候老师给一个主题,可能就难以绘畫,孩子就需要找度娘參考。比如說画紀念英雄的,诶诶。我觉得我自己都难以想象的,或者是跟孩子都描述不清的。那我就更加的能够理解孩子,谁规定一定要什么都知道。
三、不停的问这问那
1.自信型的孩子
2.纠结、焦虑
3.对绘画不感兴趣
部分原因是这类孩子对环境有足够的安全感,对环境中的人有足够的信任,敢于提出各种问题。
对绘画不感兴趣的有可能是在家经常受到批评,或者是各种负面评价,或者是过早地让孩子学习绘画技巧,特别是幼小的孩子在起初学习绘画技巧很多情况下是达不到成人的标准。
四、迟迟不开始画画
1.对绘画不感兴趣
2.寻求关注
在绘画的时候,总是对老师提出一些与绘画无关的问题,你会发现他的心思根本就没有在绘画上面只是注意力的原因,他的心思根本就没有在绘画之后上,对老师的各种提问这是在呼唤老师对他的关注,有可能是孩子比较外向,喜欢交流。
绘画过程中
一、绘画过程中反复涂擦和阴影。
1.反复擦拭:自我觉察力,追求完美,不自信,缺乏决断力。
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孩子自我觉察力比较强。他是知道自己哪个地方需要改善的,哪个地方没有做好的。
对于画完画看都不看一眼的孩子,相对是要去发展自我觉察能力的。
但同时追求完美也代表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总是想着别人是怎么看的,别人是怎么想我的?这个里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自信,缺乏判断力。通常孩子有追求完美,多半也是有追求完美的父母也通常就是说孩子都是父母的复印件。
同时,养育孩子的幸福之事,就是我们可以经由孩子看到自己身上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可以看到自己的那些不足。
2.部分反复涂擦:对这一部分有强烈的冲突,潜意识的不安。
在潜意识中他曾经是有过创伤,反复擦拭甚至到要求另外换纸的程度,有可能是在生活中经常遭受批评和指责。
3.阴影:存在焦虑,不高兴的体现,很多时候是在表达愤怒。
在画纸上把擦去的部分有黑影或者是画的房子,合数有阴影代表孩子的内心是焦虑不安的,并且是我的内心情感是有矛盾和冲突的,或者把人的脸部以及云朵,太阳都调为暗色,这些都是值得去关注的。
二、對繪畫材料的反應行為
1.弄撒颜料,吓得不敢动:生活中有過傷害體驗,相对而言家中肯定有比较严厉的人。
2.颜料抹滿身:好奇心强,乐于尝试新鲜事物
3.只选择一两种颜色:性格保守,不敢冒险,尝试新事物
给孩子提供24或者2432种颜色,孩子就一直处于使用一两种颜色。也有可能是孩子懒惰的心理,有可能是内心有很强的不安感,所以不敢尝试新鲜事物。
三、对绘画材料的反应行为
1.不愿意别人分享绘画材料:自私,人际交往能力差
对于两三岁的孩子不愿意分享,那是很正常的事,这个年龄阶段,他都是生活在一个自我的状态。如果是六七岁的孩子还是停留在这个状态,那就需要留意了。
2.随意泼撒颜料:情緒的宣渲、自控能力差
绘画也是一种疗愈,释放情绪的方式。
行为比较保守被控制很严厉的孩子,我们可以给他提供一个适合的环境,允许他随意的使用颜色,并且来释放情绪。
有时候,情绪焦虑亢奋情绪无法控制的孩子在绘画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如果用流动的液体颜料,孩子亢奋到老师控制不了的状态就可以给他更换其他的材料,如蜡笔,如果说老师接的住可以继续让孩子绘画,接不住就更换。
如果说看见孩子绘画在乱涂,我们是不需要去阻止的,其实孩子是在宣泄内心的情绪,每一个孩子需要被看见,每一情绪是值得被看见,每一份感情需要被流淌。
3.主動添加的行為: 思维活跃、有创意,求关注
如果说家庭没有弟弟或者是妹妹,在画中却出现有此类人物是孩子的内心想要陪伴,表达的是孩子内心孤独的表现。
一般遵守老师的要求绘画就是所谓的乖孩子,但同时也会有主动想要添加的孩子,也有可能是有某种情结在里面。比如说,他会在他每一幅画上画上他固定的某个记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一幅画是他的,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他绘画的一个特点。
4.刻意隐瞒的行为:不接纳、有负面情绪
这个多半是出现在二胎,或者是多胎家庭,就是大孩子的关注没有得到足够心理营养,心里面不平衡,导致在内心对比自己小的孩子产生排斥、不接纳。
5.遺漏的行為:不擅長的方面、情感疏理的行為
孩子画的画不仅要看到他画了,什么说了什么,咱们还要看到遗漏了什么,因为这有可能是无意识或者是潜意识主导的行为。
无意识最能体现孩子的问题,比如画房子忘记了门和窗,这可能是他不善于交流的表现,画人物像没有嘴巴,可能就是存在交流障碍。
在画家庭的时候有可能画里面就没有爸爸或者是妈妈,有可能就是缺少陪伴情感疏离的表现。
繪畫完成後
1.講究次序的行為:追求完美和次序感
2.畫完就跑:注意轉移快、追求興趣愛好
3.主動要求拍照:樂觀自信
4.只拍作品不拍人: 有过不舒服的拍照体验、不自信,自我评价低
5.画得不好拍、画得不好的不让拍。追求完美,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
6.必须拍到脸: 经常受到忽视,求关注
7.和周围的小伙伴比较:绘画发展水平超前、受到过负面评价的影响、虚荣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