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这根木棒长1米。
这句话从数学角度上看是正确的,从物理角度上看却是错的。
那从物理角度,这句话该怎么描述?
这根木棒长1.00米。
数学家这时气的脸都红了,跳出来大吼,这不是一样吗?1等于1.00。
物理学家挺身而出,冷静的说到,不一样,1米不等于1.00米。
两个人扭打在一起,争论1米到底等不等于1.00米。
数学学得好的人,物理不见得学得好。物理学得好的人,数学一定学得好。为什么这样呢?有人说,学习物理是需要悟性的。
可以说,1米等于1.00米,或者1米不等于1.00米就是分界线,物理好的站在不等于的这一边,物理不好的站在等于的那一边。
1等于1.00是数学思维,数学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不容置疑。
1米和1.00米在物理角度上是不一样的,测量精度不一样。物理第一节课讲的是测量,测量要有预估值,最后一位就是预估值。
这根木棒长1.00米,说明你是用精度为0.1米的尺子进行测量的,精确值是1.0米,估计值是0.00米。如果测量多次,或者不同人来测量,结果可能是0.99米,1.01米,
这根木棒长1米,说明你是用刻度为10米的大尺子进行测量的。再测一次,结果可能就是2米了。
如果看到这里,你应该能发现,数学家说的是1等于1.00,没有带单位。物理学家说的是1米不等于1.00米,带着单位“米”。
能看出这一点,说明你有悟性,物理应该不会差。
数学家说的1,那就是1,单位1。随便画一条线段,说它是1,就是1。2就是1的两倍,精确的2倍,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异。这就是数学逻辑。
初中,高中,我的数理化成绩一直不错,语文英语成绩处于及格线水平,属于严重偏科的那种。数理化所谓的成绩不错,也只是在学校内部而言,出了学校就排不上号了。没有参加过数学物理竞赛,所以比起正真的牛人,差得远呢。
物理唯一奇怪的地方,就是研究它的时候,需要假定有一个理想状态,物理定律是在理想状态下成立的。
做物理实验,是理想状态下的近似,也许就是这个近似,绕晕了许多人。
比如在研究完全弹性碰撞,需要假象两个刚性小球,这种小球只出现在思维试验中,现实世界的小球发生碰撞时,小球多多少少都会变形。只是变形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很小,小到可以忽略。
物理好,我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悟性,课上老师讲的内容听起来很自然,物理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无论滑块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动,还是在粗糙水平面上滑动,前提给定了,滑块就应该在物理规则下运动。
学习物理需要有点想象力,脑海里能够不费力的想象出相关实验现象。这也许就是学习物理需要的悟性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