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这周的几个关键词:
自我折磨,概念病毒,反思。
工作
上周主要陪孩子看病,工作上进展不大。这周给自己定了几个要完成的工作,盘点完成率60%,完成度应该可以打0.8分。工作安排方面,依然在思考如何更好的找到自己节奏,从上级接受的任务,分解之后给到团队成员,让他们承担责任。尝试使用敏捷工作法,快速交付工作的不同版本,让自己可以提高效率,协同上级和下属的工作节奏。不会感觉太闲,也不会太忙,忙的时候也会忙的有效率。
与一位朋友喝茶对谈之后,对自己的工作又有了新的思考。从认真对待自己上开始变化,把自己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情绪,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可以明确表达自己的喜欢和不喜欢,说出自己的需求。开始理解取悦他人实在是不太现实的事情,“他人”实在是太多,取悦自己只需要让自己一个人觉得开心就好了。
“让自己开心,找到那件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开始时,会觉得很折磨的,整个大脑还不是很适应这样的行动,会觉得和自己大脑存储的认知是有出入的。几天的时间下来,发现其实按照现在取悦自己的做法去做,别人对我的看法和态度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反应,大家专注的更多是如何做事。
工作最大的收获:会感受自己的节奏,尝试敏捷工作方法,工作中尽量去取悦自己,做好自己的岗位。
生活
每天尽量做到陪家人吃饭,即使中午只有半个钟的时间,也会和孩子聊上几句。发现孩子遇到了自己开心的事情,一定会打电话给我说几句,他开始会分享自己的喜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开心告诉自己信任的人。需要保持这种信任,鼓励孩子更多的分享,从分享中去帮助和引导他发现自己的兴趣。
花三个晚上的时间,给孩子读完了日本畅销25年的“屎屁尿”绘本。看绘本介绍,觉得是没有那么神奇的。但是读完第一本《放屁大赛》之后,看到孩子那么专注听完一整本书,我知道应该修正自己的认知。儿子要求必须要爸爸读,他觉得这应该是我们之间的小默契吧。三本读完,他问:你拿回来的书还有没有其它的呀?那种期待更多故事发生的表情,很开心。
坚持和老婆每晚学习,第二天早上早起学习,这个已经变成了我们的一个生活习惯。
给孩子读绘本、陪孩子玩积木拼搭、上数学和英语的网课,开始有了一点点的思考。就是如何在陪孩子的过程中,有一些积累,孩子的兴奋点在哪儿,这个应该进行记录。
突然对自己有个目标,成为一位能独立思考的育儿专家。
把自己认为值得记录的事件,建立单独的文件夹进行管理,积累是成事的前提。至少可以从几个点上开始,自己关注的几个育儿公众号、大V,他们都在讲什么,推什么,这些里面哪些是已经自己用了有用的,怎么用的,记下来。学习上,有没有体系,如何合理的规划孩子的学习。陪玩上,怎么帮助孩子发现兴趣,怎么引导?
育儿这件事,就是提出那些怎么办的问题,然后解决它。
家人的陪伴,应该要再多一些交流。比如和老婆一起做一件我们都愿意做的事情,亲手做一顿饭,安排布置我们的房间。
学习
日语学习终于有了新的进展,每天保证了20分钟的学习。
每天读书20分钟以上,得到的学习保证了至少两个更新专栏阅读,大概在30分钟左右。
提升自己能力方面的学习,我觉得是时候开始了,从CISSP开始。
读了一些书以后,发现一段时间,专注在一个系列上,交叉读几本书,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是更有效率的读书方法。在短期内,对这一个领域可能就会获得相当多的收获。目前的进展在历史书上。这个月会读《曾国藩传》、《天朝的崩溃》。
忙起来,真的绝对是个好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