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丰子恺先生的《我的苦学经验》,感觉收获良多,读完,满怀感慨和赞叹、反思和自省。丰子恺先生与1919年 22岁时 毕业于一所师范院校,然后(一次自称是偶然的选择)去了上海做教师。在那个年代里的知识份子,可是多么难得和稀少啊,而且,他的学识经验真的丰厚!笔下的那篇文章是写给青年学子的一文 关于学习经验 的思考和记录,读他的学习经历和所思所想,虽然几乎都隔了一个世纪了,但他的思想都是非常正确的啊!对于今天的很多人,都非常地具有指导意义!而在今天,很多人,甚至称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未能达到丰子恺先生那样的境界!
他的思想、言论太具有指导意义了,让我有如醍醐灌顶般醒来,要像他一样,有一股子劲转入到学问中去,大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总是第一,都来因为对绘画燃气了兴趣,于是可以一门心思的投入到绘画之中,有过“花了17个小时”去描摹出一副侧相,那种如痴如醉地投入,他可以把外界一切事物都给放下,因为愿意投入、愿意付出,在那样一个资源匮乏的环境下,他把年代久远甚至都是陈年腐旧的一本关于绘画的日文书,都读完了!因为中国资源匮乏,他一直心心念念想去留学以吸取整个绘画知识的全貌,虽然环境条件不允许,但最后还是想了办法去了一趟日本留学,在出国学习的那10个月里,他也是尽心尽力认真研学呀,也感叹他是个聪明的人呀,自己思考,想法子去多学些学问,他的努力和那股劲头,真的给了我好大的力量!我也要像他那样,一股劲可以在各种学问中不断深挖和拓展。
他说 读书 记诵时 辛苦,在那样资源匮乏的条件下,能学到他那样的程度,确实要付出的可不是一般人的时间和精力,而在这个物质资源如此丰富的今天,那样的高度都还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呢!学习时付出那样的努力确实不是很有乐趣,是有些枯燥单调、让人想睡觉,但 当你认真积累,付出努力后,读起英文原版书的那种畅快淋漓,能与别人交流瞬间成长……到那时,那些快乐,真的足以抵去读书时的苦。
学语言,是为了多精通一门工具,再去多接触更多的学问,而不是仅仅为了学这门语言而学它,一直拖拖踏踏可要等到什么时候才用它再去研究更多学问?!;学习科学,要系统的掌握全貌在大脑中形成框架之后再一步步补充具体内容来完善,而不是零星地记住一个数值或者结论,那样都是不成系统的碎片,他的学习,可不是坐在草上树下,在那周围莺莺燕燕,阳光普照的环境下,端着一本书来学习,或者卧躺在高枕上,在床铺里拿着一本书来学习。他惊叹羡慕这些青年能如此舒适坦然地研学数学语言物化生,他可不行,要说研学这些课程,他一定是伏案在桌,专心致志地真理notebooks,才可觉得踏实安心,他说这是他的“苦读,笨法子”,可正是这样“机械,持续”的法子,让他研学了一门又一门的学问!所以就“笨而不迁”了。其实!那求学之道本来就应该是他那样的呀!他羡慕如今的青年们能进入校园一心一意专研学问,如今的条件和环境可比他那时好多了,而他担心的是,如今的学生求学问求的太轻松了!不费专研地袖手听讲,由先生拖长了时日慢慢教去,“幸福是固然幸福了”可求学心切地人怎能耐烦呢?学习的兴味怎能不被打断呢?学些工具还要拖长许久那这一生还能研究多少学问呢?他们的状态,让先生羡慕得怀疑呀!
怎能不让我警醒!我本也是觉得在校老师授课不行,但因此自己也就不用功不继续学下去了么?大错特错了啊,你自己去专研呀!利用你能掌控的时间和精力,去专研探究呀!你自己懈怠散漫可不就像是 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就不学这门课了?
丰子恺先生,用于学习语言的功课真的很值得学习,学习科学的学问,真的是很好的经验!
说是“苦学”,你觉得你能承受下来吗?
为什么不能,我说过,为什么我不能呢,如果 我处于那样的环境,接受那样的学习模式,我觉得 我也可以做下来!怕什么呢,既然你也能做下来,还过多地迷茫焦虑什么呢?就开始行动吧
丰子恺先生的求学之法是正确的啊,很多优秀的人、习得了学问的人,他们所用的方法,有的都是相通的呀,那些道理是真理啊!一定是正确的方法啊!要按那样的方法去做啊!
人啊,有时候就是盲目地追求快乐,常常更倾向于去选择眼前的快乐而不愿意去思考长期的快乐,于是昨天的荒废造就了今天的迷茫,那今天过后,你的明天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