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东吴就比较好玩了,孙权学习曹操的,也推行屯田制,振兴了江南,在货币制度上,孙权采用的是自己造币,而且孙权动了歪心思,用铸造的钱去占曹操的便宜。
翰学:占曹操的便宜?
老板:是的,孙权铸造了一种货币叫“大泉五十”,规定一枚大泉五十换五十枚曹魏和孙吴都通用的五铢钱。当然这也是行政命令,就是规定新版一块钱可以当五十块钱,而且是能换曹魏的钱。想用这招过去抢曹操的钱。
翰学:这个怎么抢曹操的钱?
老板:就是拿着这个钱去曹魏的地盘花。
翰学:谁那么傻啊?
老板:是的,所以到最后还是只能按照正常的价格交易,但是在孙权自己的地面上,这种大泉五十还是可以换五十个五铢钱的,所以就有曹魏的百姓在自己的家门口先把钱一比一换成这种大泉五十,这样到了东吴就变成五十块钱了!
翰学:哈哈哈,偷鸡不成蚀把米。
老板:是的,这可以说是三国版的货币战争,后来孙权也针对蜀国搞过几次货币战争,比如铸造过盗版的直百五铢。
翰学:这个货币战争看来在哪个时代都可以发动。
老板:是的,只要有不是有统一的货币,兑换有差价的话,商人肯定会钻漏洞,量大了就上升到货币战争。
翰学:老板,你说完这个,是不是想说,我们也要加入这个?
老板:你是不是怕我加入这个体系?
翰学:是的,因为这个很复杂,也不好玩。
老板:哈哈哈,我说这个只是分享给你听,让你了解一下。
翰学叹了一口气。
老板:不过,我想说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三国的归属从经济制度来看,也能判断出最后胜出的是曹魏。
翰学:老板,你这算不算马后炮啦?
老板:看你怎么想这个问题吧。国家的命运兴衰,常常是政治体制、社会文化、国际格局和经济发展等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制度只是影响进程的其中一股力量,最终历史的走向并不是简单解读经济制度就说得清的,但是金融制度在历史进程中还是有一定分量的,这就是常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翰学:明白的,老板。
老板:另外呢?历史上的经济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是有成本的,而这个成本也决定了国家的意识形态。
翰学:财政收入是有成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