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9.21 周二 中秋节
心理观点中说:在社会条件相对稳定和没有急剧变化的一段时间里,个人行为序列中良好的自我调节之一个必要的环节,是主体的体验。一切客观效应都要通过体验这个环节才能对下一步行为做出符合自己的选择和取舍(良好的自我调节)。
用比喻来说明。有些不懂医学的人认为,人完全靠视觉才能走路不跌跤,这是不对的。人主要靠来自肌肉,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才能判断自己肢体的位置、姿势和活动情况,才能保持平衡和走路不跌跤。盲人可表演精彩的健美操和舞蹈,也说明了这一点。反之,本体感觉系统有严重损害的病人,即使视觉正常,也免不了东倒西歪,跌跌撞撞。
神经症病人压抑自己的情欲体验,不能反映主体的真实情况,这就是为什么病人的理智和视觉正常,能够对客观环境做出正确判断,在社会生活中却反复跌跤,而不能吸取教训的缘故。神经症病人在行为的直接体验上是完全“盲目的”,就像丧失了本体感觉那样。
我的理解是在抚养孩子的过程当中,应该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本体体验,知道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愤怒?什么是羞耻?让她表达自己的本体体验,能够根据自己的本体体验决定自己的行为。比如孩子不喜欢蒜臺的味道,爸爸非得让她吃,认为不应该挑食,但是她吃了会觉得辛辣。这个时候就鼓励孩子说出她的体验而不是让她忍着吃下去。因为这样,孩子就会很委屈、压抑。
当然有时候我们需要让孩子有一点耐心,这时候就需要情感引导。比如孩子饿了想喝牛奶而大喊大叫时,可以借机教会孩子什么叫耐心,你可以说:在想喝牛奶时可以不哭就是耐心。然后在他下一次因为喝奶大喊大叫时帮他做对,当他不哭时给予认可,可以跟妈妈说:你儿子学会了耐心。孩子学会一样东西他会特别充满成就感。所以让孩子表达体验不是任由他发展,而是引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