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赵普
别称:赵忠献、赵韩王
字号:则平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汉
出生地:幽州蓟州(今天津蓟州)
出生时间:922年
去世时间:992年8月14日
主要成就:北宋开国功臣
官职:宰相、太子少保、太师
封爵:许国公、魏国公
追赠:尚书令、真定王、韩王
谥号:忠献
籍贯:幽州蓟县
历史评价:
赵光义: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响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赵元僖:开国元老,参谋缔构,厚重有识,不妄希求恩顾以全禄位,不私徇人情以邀名望,此真圣朝之良臣也。
朱熹:赵韩王佐太祖区处天下,收许多藩镇之权,土国家三百年之安,岂不是仁者之功?
罗大经:赵韩王定混一之谋于风雪凌厉之中,销跋扈之谋于杯觞流行之际,真社稷臣矣。
朱元璋:普诚贤相,使诸将不早解兵权,则宋之天下未必不五代若也。史称普多忌刻,只此一事,功施社稷,泽被生民,岂可以忌刻少之!
归有光:宋太祖受周之禅,去五代战争之患,致天下于太平,则有赵普。
早年经历:
赵普祖籍幽州蓟县。他所处的时代战乱不断,家国不宁,其父赵迥不堪战乱,举族迁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后又迁至洛阳。赵普是家中长子,为人性格敦厚,不善言辞。
公元955年,赵普为从事。公元956年,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年,后周世宗柴荣用兵淮南,其大将赵匡胤攻下滁州,朝廷任赵普为军事判官以协助赵匡胤治理滁州。于是他们之间有了交集,随后赵普与赵匡胤相识相熟。就这样,命运之轮开始旋转。在不久的将来,历史会随之改变。
有一件事可以说明赵普的智慧和仁德。当时滁州捕获盗贼一百多人,按律当斩,而赵普怀疑其中有无辜的人,请赵匡胤审讯他们。后来果然得知有很多被冤枉之人,他拯救了很多人的性命。
淮南平定后,调赵普补任渭州军事判官。赵匡胤领任同州节度使时,征召他为推官;赵匡胤移驻宋州后,又上书朝廷任他掌书记。公元959年七月,赵匡胤改领归德军节度使,赵普升为节度掌书记。
陈桥兵变
公元960年正月元旦,赵匡胤率军北征御敌。大军达开封四十里之要道陈桥驿时,大军在此地停留不行。后赵匡胤部下将其灌醉,以黄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代后周建宋,一个伟大时代开启了!
在这次兵变中, 赵普为主要谋策者。在当时,后周世宗柴荣已死,而新帝年幼,国家不稳。赵匡胤时任殿前都点检,掌握国家军权,有代后周而自立的想法。而赵普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精密计划,掌握全局,为兵变成功奠定基础。这一次,赵普因佐命有功,授右谏议大夫,充任枢密直学士。
此后,赵普辅助宋太祖讨伐叛将李重进等人,为除患安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后升迁为兵部待郎、枢密副使。
杯酒释兵权
公元960年,宋太祖平定李筠及李重进叛乱后的一天,召见赵普问道:“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我要从此息灭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赵普说:“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治理的办法也没有奇巧可施,只要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赵普的话还没说完,宋太祖就连声说:“你不用再说了,我全明白了。
后来太祖采取各种措施,逐步弱化藩镇权力,并使用了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方式,逐步的收回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使国家渐渐稳定。
公元964年 ,赵普为宰相。此时的他已位极人臣,达到巅峰。
制定国家统一战略
一天,傍晚时下大雪,太祖赵匡胤来到赵普家中与他商议攻伐北汉之事。赵普说:“北汉虽为世敌,但其为弹丸之地,且与契丹接壤,若先取,则要直面契丹,压力过大。不如先取南方之国,再取北汉,可否。”宋太祖笑着说:“我的意思正是这样,特地来试你罢了。”
首次罢相
正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到了巅峰,再也没有往前一步的能力,只有后退与死亡。
赵普独相十年,虽工作勤恳认真,为国家处处着想,但其行为也多有不妥。他独断专行,全国上下事务都要经他先看过后再报给皇帝。只要他不满意的文件,就把它们放入一个壶中,等壶满后,便把这些文件烧毁。
之后,太祖赵匡胤渐渐对他不再恩宠。开始下诏参知政事与赵普交替掌印、领班、奏事,来分夺赵普的权力。不久,把赵普调出京师任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在我看来,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赵普已独相十年 ,位高权重,全国对他不满的人有很多。如果此时他不退位,那么等待他的一定是身败名裂,甚至是抄家灭族。
此后赵普再两次入相,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元992年七月十四日赵普病卒于洛阳,终年七十一岁。一代绝世人杰就此逝去!
赵普人生经历堪称传奇。他本为小吏,最后却成为北宋开国宰相,一代名臣,并独相十年,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可和秦相李斯、汉相萧何和蜀汉诸葛亮相提并论。为一代绝世人杰也!
趣事典故: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赵普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从书箱里取书,认真诵读。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总是十分敏快。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不过是一部《论语》。于是人们就流传一种说法,说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举荐他人
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个人做官。接连两天,宋太祖没有同意。第三天赵普上朝的时候,又送上奏章,坚持要求宋太祖同意他的推荐,这下可触怒了宋太祖。宋太祖把奏章撕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不慌不忙地把扯碎的奏章拾起来,放在袖子里。退朝回家以后,赵普把扯碎的奏章粘接起来,过了几天,又带着它上朝交给宋太祖。太祖方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由此可以看出赵普性格中的刚毅,他为了国家尽心尽责,就连太祖也敢得罪,不愧为名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