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做什么?
据统计,79%的智能手机用户会在早晨起床后的 15 分钟内翻看手机。
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对手机上瘾了。
我们迫不及待地刷朋友圈,刷微博,玩一局王者荣耀,原本只打算用手机找个电话,结果一个小时后却发现自己依然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翻页。而且,这种刷刷刷的欲望有可能伴随了我们一整天!
有时候,我们也在懊悔地问自己,这种习惯到底是怎么养成的?
为什么有些产品能让我们戒不掉,而其它那些看似好的产品却不行呢?
《上瘾》这本书将会为你解开其中的秘密!
上瘾模型的四个阶段
上瘾模型的四个阶段: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将是你推动用户对产品形成依赖的有效途径。
一、触发:提醒人们采取下一步行动
习惯不会凭空养成,只会逐步形成。新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平台,而“触发”就是促使你做出行为改变的基石。有些触发显而易见,比如早晨叫醒你的闹钟;也有些非常隐晦,比如对我们的日常行为产生明显影响的潜意识。
外部触发
外部触发通常都潜藏在信息中,这些信息会告诉用户接下来该做些什么。可供企业使用的外部触发有4种类型。
1. 付费型触发
做广告或是通过搜索引擎做推广都属于常见的付费型触发,企业借助这种途径来吸引用户的眼球并触发他们的下一步行动,但是代价不菲。
2. 回馈型触发
回馈型触发花的不是广告费,而是你在公关和媒体领域投入的时间、精力。比如正面的媒体报道,热门的网络短片,以及应用商店的重点推介,这些都是你获取用户关注的有效手段。
3. 人际型触发
熟人之间的相互推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外部触发,比如Gmail最初的100人邀请额度,Facebook上标注的“喜欢”这类人际型触发都可以引来企业经营者们梦寐以求的病毒式增长。
4. 自主型触发
如果说付费型触发、回馈型触发以及人际型触发都是以争取新用户为主要目标,那么自主型触发则是以驱动用户重复某种行为作为重点,目的是让用户逐渐形成习惯。比如我们刚买的手机里自带的那些应用,就经常会跳出来提醒你做什么。
二、行动:人们在期待酬赏时的直接反应
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可以提示用户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但是,如果他们没有付诸行动,触发就未能生效。要想让客户动起来,光说不练是不行的。
动机
触发提醒你采取行动,而动机则决定你是否愿意采取行动。能够驱使我们采取行动的核心动机有三种:
1. 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2 .追求希望,逃避恐惧。
3. 追求认同,逃避排斥。
三、多变的酬赏:满足用户的需求,激发使用欲
上瘾模型的第三阶段叫“多变的酬赏”。在这一阶段,你的产品会因为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使用欲。
何谓多变的酬赏:人们使用某个产品,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个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也可以叫做酬赏。但为什么是“多变的”呢?
社交的酬赏:是指人们从产品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而获取的人际奖励。也就是说,我们为了被接纳、被认同、被喜爱,我们的大脑会自动调试以获得酬赏。
猎物酬赏:是指人们从产品中获得的具体资源或信息。如今,我们追逐资源,追逐信息,其执着程度不亚于远古追逐猎物的猎手。我们可以看到数不清的事例都与“猎物酬赏”心理有关。
自我酬赏:是指人们从产品中体验到的操控感、成就感和终结感。比如,拼图游戏爱好者,他们会为了完成一个桌面拼图而烧脑不已,他们从拼图游戏中获得的唯一回报就是完成的满足感,而寻找拼图的挑战过程就是他们着迷的根源。
四、投入:通过用户对产品的投入,培养“回头客”
用户对某件产品或某项服务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对该产品或服务就越重视。我们所做的各种投入会对我们本身产生强大的影响,并极大地影响我们所做的事情、所购买的产品以及所形成的习惯。
改变态度
储存价值
为了让使用效果更好,习惯养成类技术会利用用户对产品的投入增强体验效果。用户向产品投入的储存价值形式多样,可以增加用户再次使用该产品的可能性。它包括内容、数据资料、关注者、信誉、技能。比如:使用苹果公司音乐软件iTunes的用户只要添加歌曲到自己的收藏中,就会强化自己和服务之间的联系。播放列表中的歌曲就是一例,说明内容可以增加服务的价值。
产品梳理
用户进入上瘾模型之后,会逐渐学会利用习惯养成类产品满足自己的需求。现在你可以利用用户上瘾模型询问自己关于如何让用户上瘾的五个基本问题:
1. 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你的产品可以缓解什么样的痛苦?(内部触发)
2 .你靠什么吸引你的用户使用你的服务?(外部触发)
3. 期待酬赏的时候,用户可采取的最简单的操作行为是什么?如何简化产品使该操作行为更轻松容易?(行动)
4. 用户是满足于所得酬赏,还是想要更多酬赏?(多变的酬赏)
5. 用户对你的产品做出了哪些“点滴投入”?这些投入是否有助于加载下一个触发并储存价值,使产品质量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提升?(投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