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与善人(品行优良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无论你信不信,这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与伟人,智者,德行高尚者,正能量者……相处,他们的言行举止会感染带动身边的人,同行者的好品行会在不自觉中形成。
教育的本质是尊重生命本身,用智慧启迪智慧,以生命润泽生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试想,如果为父母者能做到精神世界富足,那么我们就如同一泉活水,源源不断地灌溉孩子干渴的心田。
你自己都那么贫瘠,拿什么润泽孩子的生命?2016年底,我初为人母,初次哺乳的内心悸动,至今难忘。
做了妈妈后,我几乎变成了一个对学习如饥似渴的人!活的比以前更加认真努力了!生怕自己不够优秀,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润泽孩子的生命,启迪她的智慧。
原以为,育儿嘛!读几本育儿专业书籍就足够了。后来发现,事实远非如此。育儿书籍毕竟是别人家的经验,而你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唯一的!书里提到的共性问题在你家也许是个性。
下面这些问题你有没有想过?
当你的孩子面临交友,你如何指导他?
当你的孩子面临择业,你如何指引他?
当你的孩子遇到感情波折,你如何宽慰他?
当你的孩子遭遇人生困顿,你如何助他走出?
…… ……
太多太多的人生问题,如果你的自身修养都不够,精神世界无比贫瘠,你的一切指引教导也许都将变成说教,说教,说教……你的言语触动不了他的内心世界,不能解决他眼前的困惑,在他看来你也许是无端给他添烦罢了。
有没有很打脸?!
有一年我迷上了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张幼仪,陆小曼之间的情感纠葛,避不开看了《梁思成林徽因纪录片》。在片子第一集《父亲》中讲到梁林的父亲们。
其中,梁启超在写给大洋彼岸求学的儿子的家书中有指导儿子学业的温暖话语。他说“关于思成学业,我有点意见,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你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选一两样,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
这样的人生导师,请赐我一个吧!
现在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学习各种“特长”。而你们认为的特长,在梁任公口中是“常识”。同样是让孩子去学课业之外的东西,梁任公是从儿子未来人生趣味方面考虑,担心孩子会过乏味无聊的人生,毕竟人生路漫漫啊,多么温暖的父亲,多么可亲可敬的人生导师!
不负所望,梁思成在同学们的评价中是“一位具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满腹经纶,但从不缺乏浪漫体验……”而且为我国建筑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清末民初活跃的政治家,这也是一位侠骨柔肠的父亲。他说“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做到友谊的了解……”
虽然林家因为子嗣香火的原因,林长民在徽因母亲之后再娶妻生子,但是这位侠骨柔肠的父亲却把女儿保护的很好。为了使她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了解父亲的胸怀抱负,暂离家庭繁琐俗世事。在他1920年赴欧考察时,带上了16岁的爱女徽因。这一路上结识的全都是诸如托尔斯泰之类的贵人。
不难看出,一个充满智慧的自身丰富的父亲或母亲,有能力营造一个非富多彩,充满人格精神的家庭氛围。还有什么样的力量能够比受到普遍赞誉的智慧之光,人格之光更能吸引儿童的心灵呢?
家庭成为儿童的成长课堂,使儿童的生命活动与社会需求统一起来,从而产生共生或共振式的学习和教育生态。在这个过程中,亲子之间都感到精神振奋,更加自由开放,更能接受自己和他人,更乐于倾听新的思想。
我们大部分父母是普通的,平凡的,做不到梁父林父那样的声名显赫。但是我们和他们一样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不能停下努力学习的步伐,不能平庸,不能贫瘠!
放下天伦的辈分,先做到友谊的了解,与孩子一同学习,共同成长!
你能不能做到时常自省?
能不能放下手机去读几页纸质书籍?
有没有努力去改掉暴力沟通的坏习惯?
有没有带头让垃圾进垃圾桶?
有没有打算get一个新技能,与外界建立更多的链接?
有没有为遇见更美的自己而没有停止努力?
提升自我,丰富自我,放大格局,拓宽视野,温和坚定地引导。
以你的智慧启迪孩子的智慧,以你丰盈的生命润泽孩子的生命!
你自己都那么贫瘠,拿什么润泽孩子的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