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培养一个习惯,常常会用打卡来进行。比如阅读,每周打卡3次,即算完成。
所以,常常会出现为了打卡而打卡。
就像我参加涂趣小组,每周需要提交一幅画,有时候时间仓促,就会找张纸,对着简笔画,草草完成。而如果用测试代替打卡,那么,这件任务就会变成画一张小画用于公众号配图,这是检验画得好坏或是否能用的一个标准。
再比如,学生每天做作业是一个打卡任务,但至于学生学得如何其实并不知道,所以,就需要设置每次完成作业对着答案批改,看正确率。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学生掌握得怎样。
再比如早起,我们每天早起打卡这件事,本身没有意义。意义在于早起后做了什么,完成了哪些事情,所以用早起完成的事情代替打卡会更有意义。
因此,我们在培养习惯时,或者设置打卡任务时,需要给这个任务设置一个可检测的目标。
再如学习时间管理,不是说跟着老师后面,每天打卡说自己学了哪些内容,而是你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完成了哪些事情,你的生活有没有比以前更高效。
就如写作也是如此,并非机械性每周完成几篇文章,而是通过这几篇文章,你思考了哪些话题,有没有一些新的启发和认知。
一件事做了或者没做并不受到打卡的影响,打卡是对事件的记录。就像之前一位老师说她连续打卡了200多天中断了,结果客服给她打电话说送给她一个补签卡,可以补上。那位老师说:没事,断了就重新开始,也没什么。确实打卡这件事,本身并非如此重要。
通常时候,大家都是手动打卡,还需要花费一定时间。今年8月到11月,我用了一款life cycle的软件,可以自动记录每天在某个地方呆的时间,自动生成一张位置记录表。这个软件就不需要我们再手动记录和统计。你需要查看数据时,只需要打开app即可。
但最近12月,我卸载了这款软件,是因为一些事情完成了就是完成了,不需要再用软件记录。有些事情没完成就是没完成,不用用打卡来安慰自己。
形象地比喻,就如学生写作业,有的是写完作业把作业放一边,做另外的事情。有的是写完作业后,在日记本上写上我的作业写完了,真开心。有的是没写完作业,在日记本上写上今天我的作业没写完。还有一种是作业也没写,同时也没有在日记上记录作业完成情况。
在日记本上记录的过程类似于打卡,我们也可以看出,打不打卡和完不完成作业没有关系。
如果你正在做一些打卡的任务,可以试着想一想,有没有哪些检测方法可以替代打卡?那是什么呢?
End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更多文章,欢迎访问我的博客:ajing.site;
公众号:阿静的小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