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奇特的一生》 笔记

学习《奇特的一生》 笔记

作者: 飞雪00 | 来源:发表于2020-06-11 22:31 被阅读0次

    柳比歇夫奇特一生的时间管理方法。

    时间管理法,简单来说就是时间日记。柳比歇夫会把每天干了什么,花了多少时间先给记录下来。然后他会分析这些时间的使用情况,然后再重新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所以它主要就是由四个环节构成。分别是记录时间,统计时间,分析时间和最后的时间反馈。通过这四步骤,柳比歇夫构建自己私人的时间管理。

    具体四个步骤。

    首先,是记录时间。它是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精髓。柳比歇夫就是用笔记本来记录他每天是怎么过的。在笔记本上,他详细记着当天干过的事,注明用了几个小时几分钟。比如他在本子上是这样记录的:看《消息报》 10分钟;看《文学报》10分钟。就是这样,只记录事件和所耗时间。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遵守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要保持时间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真实性是说要随时随地就将时间的花销记下,而不是事后回忆。因为回忆是不可靠的。尤其是,人们对时间这种抽象物质的概念十分不可靠。同样的时间,有人觉得度日如年,有人觉得光阴似箭。所以,为了保持时间记录的真实性。可以在一开始就看一下表,记一下时间。等事情做完了,再记下结束时间。最好不要让误差超过15分钟,不然时间记录就没有意义。

    第二个要点是,记录有效时间。常常有人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但是很多时候,这只是毛时间。它包含着大量的休息时间,类似和同事聊天,刷网友,微信聊天。而柳比歇夫就建议记录纯时间,也就是有效时间。这才是你在这件事所花费的真正时间。而每个人的有效时间都是有限的,去掉每天固定的睡觉和吃饭,大约只有12-13个小时的毛时间。而真正能有效用于办公、学习、社会工作的时间只有7个小时左右。所以要妥善地利用这些有效时间。这里,柳比歇夫给了一个能无形中拓宽有效时间的方法,就是利用边角料时间。

    什么是时间的边脚料呢?它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碎片时间,比如乘地铁的时候,坐火车的时候,排队的时候。这些时间就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柳比歇夫就善用这些碎片时间,每一次散步,他都用来捕捉昆虫;在满是废话的会议上,演算习题。他的英语就是他利用这些所谓的下脚料时间学会的。他对读书的安排,也显示了他对时间统筹的用心。一般,在清早他会趁着头脑清醒,看一些严肃的哲学或是数学方面的书。之后,会选择一些轻松的读物,类似历史方面的书籍。等脑子累了,就看一些文艺作品。

    第三个要点就是坚持。任何事情的成功不仅在于找到了好的方法,更是在于好方法的坚持。从1956年以来,柳比歇夫的日记没有一天中断过。无论是在战争的年代,还是在住院的时候,甚至在卫国战争中,自己心爱的儿子战死的那天,柳比歇夫也一丝不苟地做了记录。正是这种坚持,才让柳比歇夫了解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时刻记录时间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将会对时间特别灵敏。比如像柳比歇夫自己,他一开始记录时间的时候都需要看表。但是在坚持几年后,他竟然开始养成了一种对时间的灵敏性。他可以凭直觉就能知道他在一件事情上大概花了多长时间,而且这种误差不会超过5分钟。很多人抱怨不知道每天时间都花在哪里了,如果你也能像柳比歇夫这样坚持记录自己的时间花销,你就能找到答案。

    说完记录时间,我们再看统计时间。在这个步骤中,柳比歇夫会对自己的时间耗费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然后看看自己每天在各类事情上所花的时间。等到月尾还会做月度统计,在季度做季度统计,年尾做年度统计。他会将各类项目的时间比例绘制成图表,以帮助自己认识自己过去时间都主要花在哪些事情上了。

    这一步骤的重点有两个。

    第一是对自己工作的分类。柳比歇夫将日常工作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心工作,这部分工作都围绕自己的研究,包括写书,看相关的参考书,做笔记,写工作信件。另一类,就是所有非科研工作的活动。包括开会,讲课,看文艺作品等等。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并不是搞研究的,但我们仍然可以把每天工作进行分类。比如作为一名销售,你可以将每天时间分为客户维护,能力提升,内部沟通等类别。也可以坚持每天,每月,每年统计在这些类别上所花的时间,这样才能为之后的时间和精力的调整做依据。

    第二是对时间统计要形成总结。没有总结的时间管理只是流水账。柳比歇夫会先把每个月的时间花销统计起来。比如花多少时间用于生态学、昆虫学上的研究,多少时间用于和他人打交道,做家务。等到年底就将这些汇总。比如以1938年为例,柳比歇夫总结了当年的时间花销。比如读书共读9000页,花费时间247小时。写552页学术著作,其中152页出版。但不要以为柳比歇夫是一个工作狂。他这年一共娱乐了65次,然后就是一张清单,上面列举了看过的戏剧和电影,听过的音乐会,参过了什么展览会。不要以为这65次很少,有多少人能记得自己一年看过了几部电影呢?

    统计完时间后,之后就是要分析。在这个步骤中,就是要对照过去的时间花销,看清自己是否有浪费时间的地方,分析为什么会如此。比如是不是做了不该做的工作;又或者是做了别人的工作;是不是开会或处理人事关系时间过长。这些分析将会帮助自己调整下个月的时间安排。

    柳比歇夫的这套时间统计法从一开始,就不是死板固定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能够越来越适合自己实际能力的统计法。一开始,柳比歇夫做时间统计的时候,也时常有完成不了任务的情况。但是,他善于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分析。看自己过去一个月,是哪方面的时间花销多了,哪方面的时间又用少了。然后再调整下个月的计划。这一点,他不像一个苏联人,更像一个保守的英国人。不理想主义,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一点点改善。这种稳妥的风格和早期的英雄主义想法截然不同,但这绝对帮助了柳比歇夫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分析完时间浪费的因素,最后就是要将这种分析反馈到下阶段的计划中。这就是时间统计法的最后步骤,反馈。

    这个环节是时间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又可以说是新的计划的开始。在这部分中,主要就是将之前觉得在某些领域上花的时间过多了,然后在下个时间安排中减少一点。因为对于任何人来说,精力都是有限的。但世界又这么大,如果一味放任自己的好奇心,很多时候都只会浅尝辄止。这个环节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收起自己的好奇心,将自己的精力妥善运用。

    时间统计法,其实一点都不稀奇,也不聪明,甚至是枯燥乏味。而柳比歇夫却能56年如一日地坚持,为什么?就是因为他有远大的人生志向,人生目标。这也是本书真正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介绍一种时间管理的方法,也引发人们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该如何规划。正如作者格拉宁在结尾时说的:“看来应当由每个人来制定自己的时间使用法,但不管怎样都应当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是怎么样度过的。”

    或许,我们永远无法做到像柳比歇夫这样年复一日的统计时间。或许,我们也永远无法取得柳比歇夫一样的成就。但这都无碍我们了解这个人,知道曾有这么一个人,在规划好自己的一生后,靠自己的毅力一步步实现。看到这样的人,我们的人生都有一种被点亮的感觉。这就是司马迁对孔子所赞美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总结:

    《奇特的一生》讲述了前苏联生物学家柳比歇夫丰富充实、令人惊叹的一生。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坚持记录每分钟时间的使用,他创造了时间统计法,不断优化自己的时间管理,精密规划人生,在生物、数学、历史、哲学和个人生活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年轻时的他偏执地以为人生要完成辉煌的目标,如果完成不了,人生完全没有价值。而时间管理法却无意中帮他摆脱了这种狭隘。因为从日常生活中攫取了大量的时间用于涉猎其他领域,他开阔了视野,明白人生目标需要确立,但不是不完成目标,人生就没有意义。重要的是借此对生活的安排。人生的真谛本就不是要震惊世界,而是生活在这个世界。

    因此,虽然他的成就,在众多像牛顿那样的成功人士里面,不算出类拔萃。但就像本书作者所说,柳比歇夫所建树的,要比丰功伟绩更有意义,因为他度过了完满的高质量的一生。这对于每个想生活得更好的人来讲,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而帮助他改变的时间管理法就像一个时间日记。通过记录、统计、分析和反馈来一步步构建自己的私人时间安排。当你把每天的时间记录下来,你就会有一种欣慰和满足,感觉自己的一生都在被记录。更重要的是,它还帮助我们调整时间安排,不浪费时间,不虚度年华。真正过上一个高质量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奇特的一生》 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zi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