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桃子阿姨
三国时期,曹操和他的军队住在我国北方,刘备和孙权的军队在南方。他们都有统一整个中国的雄心,所以年年发生战争。
古代打仗是有讲究的。在宣战之前,挑战的一方会向世人说对方的坏话,给敌人抹黑,即树立自己高大正义的形象,然后代表维护正义而出战。
战争开始时,双方会集中军队,到约定的地点正面迎战。如果其中一方不出来应战,另一方只能一直等下去。曹操曾经就遇到这样的麻烦。
有一次,曹操信心满满地率领队伍南下,准备用又快又准又狠的方法把他的敌人刘备迅速削灭掉。可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锦囊妙计,按兵不动。曹操没办法,只得将部队营扎在刘备的蜀国附近,等待迎战。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意思是打战之前,必须要把粮草准备充足。
虽然仗还没有打,饭还是要吃的,更何况那么多的兵马。可曹操的军队现在在异地他乡,随军带来的粮草有限,经不起长期的吃喝啊!这下把曹操急坏了!
某天傍晚,曹操又在临时搭建的粮仓和军营之间走动,一边巡查军情,一边思考问题。
眼看粮草越来越少,可打仗的事还不知道被刘备这王八糕子拖到什么时候,士兵们从北方转到南方水土不服,一个个都跟泄了气的皮球似的,没有一点斗志。这一仗能打赢吗?曹操情不自禁地仰天长叹。刘备的军队人数虽然没有他曹操的多,可人家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啊,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更不用担心粮草的事……曹操想到这里,无奈地摇摇头。
“丞相,请吃饭!”这时火头军走上来,行了一个军礼说。
曹操坐在餐桌边,仍在想:确实没有把握打赢,难道就这样带兵回去吗?仗都没打就回去,这不是刷自己的耳光吗?还让刘备、孙权他们看笑话……曹操陷入了深度的思考。
这时,专门负责传口信的士兵进来了,给曹操作了个辑,问道:“丞相,今晚的口令是什么?”
那时没有电子眼,也没有身份证,人多不容易辨认。曹操为了防止敌人混进军营,故意每天更换一次秘密口令。
士兵的问话虽然打断了曹操的沉思,但他并没有回过神来,仍然吃着饭。士兵接着又问:“丞相,今晚的口令是什么?”
“鸡肋!”曹操正准备扔掉手里拿着的一块鸡骨头,自言自语道。他扫了一眼不太丰盛的晚餐又拿了回来,因为扔了就吃不饱了。
士兵疑惑地望着曹操,又不敢再问,只好站在原地等。
“鸡肋!”曹操的脑海里突然冒出刘备的影子,他解恨地道。刘备不正像这讨厌的鸡肋吗?
这次士兵听清楚了,立即把口令传给了曹操的谋臣之一杨修。
杨修心想:为什么丞相不说“鸡肉”或其它呢?这鸡肋只是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啊!他一想到目前曹操与刘备的战斗局面,立即就推理出了一个结论。
杨修为了炫耀自己聪明,既能读懂上级的心思,又能获得领导的欣赏和战友们的仰慕,于是自作聪明地对士兵们说:“丞相下军令了,让我们回家,不用再打仗啦!”
本来日夜都盼回家的士兵听了这话,立即军营里炸开了锅,大家赶紧收拾行李,恨不得晚上就走。
吃完晚饭,曹操又习惯性地在军营外巡查。他看见士兵们都在收拾包裹,一幅准备回家的样子,很是纳闷。
一了解情况,就知道是杨修假传军令。曹操既慌张又恼怒,他赶紧发颁命令,让士兵们停止收拾行李,准备继续战斗,否则以军法论处,又传令审问杨修。
曹操了解杨修的为人,只会耍点小聪明,没有什么真本事,他还知道杨修是自己第四个儿子曹植的心腹之交。儿子多一个朋友本来是好事,可如果他成了儿子的帮凶,影响他另一个儿子曹丕继承皇位就不好了,不仅江山社稷不安稳,而且还会让他们兄弟手足相残,这是曹操最不想见到的结局。
|
曹操想到这里,更是害怕。为了树立军威,也为了太子曹丕登基扫除障碍,立即以假传军令,蛊惑军心为名处死了杨修。
这就是“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歇后语的典故。鸡肋就是鸡骨头,用来比喻无多大意义,又不忍心舍弃的事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