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雨落荒原
我曾经做过9年的杂志编辑,采访过形形色色的人,写过许多纪实稿件。2017年,我来到简书创作,目前有两部小说即将要出版。作为一个过来人,很愿意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写小说的心得体会。
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途径多种多样,甚至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也能传达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语言进行自我表达,而艺术家则可以通过舞蹈、绘画、电影、或者文学作品来表达情感或理念。
相信参与到这堂写作课中的朋友们都是文学发烧友,对文字充满敬意,把写好一部小说作为人生目标。当我们满怀激情,希望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诉诸笔端的时候,问题来了——究竟写什么类型的小说比较好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纯文学和类型小说的概念。其实,在现代商业社会,纯文学和类型小说的界线已经渐渐模糊,彼此相互交融。优秀的类型小说完全具备极高的艺术水准,比如社会推理派的开创者松本清张,他的作品对人物的塑造、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对人性的挖掘都具有相当的深度。大神级推理作家东野圭吾曾说:“松本清张是影响我创作生涯最深的作家。”因此,单从艺术水准来区分纯文学和类型小说便太过狭隘了,我们完全可以打破这个局限来探讨。
回到刚才的问题,你到底适合写什么类型的小说呢?
为了细分市场,小说的种类多如牛毛,比如:武侠、言情、职场、推理、悬疑、青春、历史、军事、科幻、穿越、乡土、都市等等,还有无法归类的可以统称为文艺小说。
从哪里入手呢?我的答案是:其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点;其二,书写自身的生活经验;其三,扩大阅读范围。
我们先来谈谈第一点,了解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
毫无疑问,当你对一个人、一件事、一个话题感兴趣,你才愿意了解它,才有话要说。想一想你平时喜欢看哪种类型的书或影视剧,它们会给你很多启迪。写你感兴趣的类型小说能让你找准定位,并打动他人。
也许你喜欢爱情故事,读过《简·爱》《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等经典文学作品,看过《罗马假日》《英国病人》《诺丁山》《西雅图不眠夜》《两小无猜》之类的电影,又或者你是张爱玲或亦舒的粉丝,也对近年来比较火的匪我思存、桐华、辛夷坞、八月长安等作家的作品非常熟悉。爱情故事对你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刺激着你的灵感,不断累积。直到某一天,你鼓起勇气对自己说,没准我也可以试着写写。看,就是这么简单,你感兴趣的主题催生了创造力,这个时候,不妨去创作自己的爱情故事吧。
然而,很多时候不是这么明确,有的人兴趣爱好广泛,各种类型的文学影视作品都有涉猎。这种情况下该怎么选择呢?
以我个人为例,我就属于好奇心强、兴趣点多的那种人。目前我创作的类型是悬疑小说,但刚开始写小说的那段时间,我并没找准定位,作品的反响也比较平淡。比如,两年前我创作了一部4万字的中篇小说《Lucky Dog》,讲的是一个流浪摇滚男中年误打误撞卷入毒品黑帮的荒唐故事。但由于这种喜剧类型并不适合我,人物性格不够饱满,剧情过于平淡,只能算是练笔之作。
再之后,我的写作陷入了困境,我意识到自己的作品不够吸引人,这一点是致命的。要知道,现代社会节奏飞快,娱乐手段又多元化,必须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一旦打开小说就放不下,恨不得一口气读完。
怎样才能做到让读者欲罢不能呢?我的大脑中立刻出现一个词——悬念。
从某种角度说,绝大多数小说都是有悬念的,只不过程度不同。随着剧情的推进和冲突的升级,读者的胃口一点点被吊了起来,开始关心主人公接下来的命运。这本身就是一种悬念。
而将悬念运用得最频繁、最巧妙的文学类型,当然非悬疑推理小说莫属。在谈论这种类型的小说之前,我先插入一部电影,就是悬疑电影大师希区柯克的作品《三十九级台阶》,它让我第一次了解到悬疑的魅力。多年前的一个下午,我看到电影频道正在播放《三十九级台阶》。本来只是随便扫了一眼,没想到,一下子看入了迷。剧情接宕起伏、惊险刺激,尤其是出乎意料的结尾,带给我极大的震撼。那种感觉直到今天仍记忆犹新。
不过我早年的阅读范围主要集中在世界名著,看到有同学看阿加莎的侦探小说,我还自以为是地认为这类小说“文学性不够强”。
直到有一天,一位颇有阅读品位的朋友向我推荐东野圭吾,我终于动了心。我读的第一本东野圭吾的作品是《恶意》,打开书没多久我就被牢牢吸引住了,似乎有一种魔力驱使我不停地读下去。读完之后,我感到自己对悬疑推理小说的成见顿时土崩瓦解。东野圭吾不但用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且对社会现象和人性有着相当深刻的洞见。
原来悬疑小说还可以这么写啊!
之后,我又迫不及待地阅读了东野圭吾的其他代表作,《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解忧杂货店》《秘密》《新参者》等等。部部精彩,不得不佩服东野圭吾是个天才般的作家,而且超级高产,我觉得自己读的速度都快赶不上他写的速度了。在这里,也推荐没有读过的小伙伴去读读东野圭吾,相信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虽然我对悬疑小说越来越感兴趣,但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去创作悬疑小说,并把这件事当作职业。但我不擅长写案件侦破过程,怎么办?于是,我决定将悬疑点放在人物动机上,穿插人物的成长经历,揭示出性格如何决定命运,并展现人物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境遇。我将自己的作品定义为“社会派轻悬疑”,确定了自己的风格。
就这样,我创作了人生中第一部悬疑小说《我是怎么死的》。在简书上以连载的形式推出后,读者反响热烈,阅读量和口碑远超我之前的作品。没多久,鹭江出版社签下了这部作品。由此可见,找准自己的定位,确立自己的作品类型是写小说的起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我们谈谈寻找创作方向的第二个要素——书写自身的经验。
“写你了解的事物。”这句话可以算得上是写作新手的金科玉律。当你的大脑一片空白,枯坐在电脑前一筹莫展,那不妨试着从自己写起。
我想,很多写作者的第一部小说都会与自身经验密切相关。以我为例,我从大学时期便开始写小说了,有意思的是,我一上来写的不是短篇小说,而是个小长篇。这部校园小说具有浓重的个人色彩,主题自然是学生时代的友谊和爱情。
大多数作家的小说中都会带有明显的个人痕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王朔出身于军人家庭,他的小说《动物凶猛》《看上去很美》讲的是部队大院的故事;路遥来自陕北农民家庭,他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都是农村题材;曹雪芹的《红楼梦》写尽了封建贵族家庭的衰败,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张爱玲童年时期经历了封建旧家庭的衰败,《金锁记》《倾城之恋》等代表作都取材于此;村上春树开过酒吧,他的很多小说里都会涉及到这段经历,他的处女座《且听风吟》的男主角干脆就是酒吧店长。
还有,英国作家毛姆的自传体小说《人生的枷锁》是他最出色的作品之一,曾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再写一部《人生的枷锁》这样的小说呢? ”毛姆回答说:“因为我只有一次生命。我花了30年才收集到写那部小说所需的材料。”由此可见,作家写的最好的人物往往就是自己。
我再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这也是一部半自传长篇小说。这本书建议大家好好看看,它讲的就是一个青年水手如何变成当红作家的故事。但这并非一部简单的励志作品,而是一部心灵启蒙史,里面涉及到对艺术、哲学等的探讨,对每一位写作者都会有所帮助。
然而,个人经验总是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还有的朋友会问,我的人生平淡无奇,没有激动人心的冒险经历,难道也可以写小说吗?
我的观点是:当然可以。丰富的人生经历固然是一座宝藏,但反思经验则更为关键。
美国小说家奥康纳的这段话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任何活过童年岁月的人都已经有了足够的生活素材,足以让他在之后的人生中反复回味。如果你无法在很有限的经验中找到可写的东西,那么即便你有充足的经验,你也写不出来。作家的工作是审思经验,而非把自己变成经验的一部分。”
在这里,我教大家三个活用个人经验的好方法:
第一,就是扬长避短,把故事放在你的个人知识与经验之中。
就像刚才提到的,由于我自身缺乏刑侦、法医等相关知识,于是我在创作悬疑小说时,有意避开了破案环节,将写作重点放在人物命运和社会现状上。建议写作新人尽量避免去写自己完全不了解的内容,先运用好熟悉的经验再去考虑突破。
第二个好方法就是为素材加上熟悉的背景设定。
假如你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那就把小说地点定在这里好了。当涉及到环境、气候、风土人情、当地居民等描写时,你完全可以信手拈来,写得又生动又细致,还可以避免常识性错误,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在人设上也是如此。假如你曾经当过医生,如果能将这些经验注入小说主人公的身上,至少在职场方面,主人公的形象将立体起来,他的思想和行为将更有信息量和说服力。
第三个好方法是,挖掘你的背景与经验,从中找到故事的点子。
还是拿我来举例,我曾在一家杂志社做了9年编辑。接触过数不清的采访对象,与形形色色的作者打交道,经历过办公室政治,对机关单位的生存状态非常熟悉,这些内容都可以改头换面出现在小说里。事实上,我的长篇小说《对岸》中便有几处用到了这些经验。
有人担心,这样写下去,用不了几部作品就会把自己掏空,之后该如何收集新的经历呢?
正应了那句话,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我们自身经验这座宝藏,其实远比想象中要丰富得多,关键是得具备作家的感受力,有能力挖掘和研究自身背景,寻找出有利于作品的元素。有了这种意识的自觉,许多被你抛弃在记忆黑洞中的元素慢慢也会重新闪光。
许多作家从很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全职写作了,我们反复提到的村上春树、毛姆、史蒂芬·金都是如此,但他们写了几十年也并没有把自己掏空,即使到了老年,创作生命力依旧旺盛。还有,法国作家杜拉斯以小说《情人》闻名于世,这部带有强烈自传性的作品是她在70岁时写成的。所以,如果运用得当,自身经验完全可以成为你最好、最长久的素材。
也有的朋友会说,我想写,但现在一头雾水,找不出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怎么办?
对此,我的建议是:扩大阅读范围。
当你的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你的创意和灵感,从而发现自己的偏好。我所知道的优秀作家,几乎没有谁不是博览群书的。
虽然现在市面上的出版物空前之多,但质量良莠不齐,网络上则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的网文。还有满天飞的公众号写作,令人们的文字能力下降得非常厉害,连词汇量都越来越少了。比如,形容可怕,本来可以说:大惊失色、狰狞恐怖、毛骨悚然、惊慌失措等等。但现在一律三个字:吓尿了。从整体上看,语言文字有粗俗化、贫乏化的倾向,我们一定不能随波逐流,被这些劣质的文化现象所影响。我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写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而不是套路满满的口水文。因此,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多读各种类型的文学经典。
首先是经典名著类的书籍:
第一本我推荐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这是一部值得精读的作品,托翁对人物外形的刻画、对话的设置、心理的剖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大家完全可以把这本书当作文学教科书来读。同时展开思考,为什么美丽、善良、勇敢、思想境界相当高尚的安娜,在追求真爱的道路上困难重重,最终落得个香消玉殒的结局?通过分析,把握作品的预设、立意、主题,这对我们将来的创作非常有益。
第二本推荐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他采用一种口语化、随意挥洒的语言,通过大段内心独白,天马行空意识流来塑造人物。读完这本书,大家就能明白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人物如何推动情节,情节又怎样反过来塑造人物。
第三本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我们主要从中学习福楼拜的语言,他是当之无愧的语言大师,笔力极强,寥寥数笔便把人物刻画得深入骨髓。
假如你来描写一个坐在饭桌前,内心烦躁无聊的女人会怎么写呢?设想一下,也许会写道:她皱着眉头地坐在那里,看到美味佳肴也毫无胃口,不停地晃着手中的筷子。
再来看看福楼拜是怎么写的:“她觉得人生的辛酸统统盛在她的盆子里,肉香从她的灵魂深处,仿佛勾起别的恶浊的气味。查理吃饭吃的很慢;她不是嘎巴一咬棒子,就是支起胳膊肘,用尖刀在油布上划小道道。”
同一个场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遍,然后对比大师的作品,寻找其中的差距。这是迅速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一个简易方法。
下面我来推荐几本悬疑小说:
除了刚才提到的东野圭吾和松本清张的经典作品之外,我还要推荐一位日本女小说家宫部美雪的作品,《模仿犯》和《理由》。宫部美雪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作者,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手法来讲述故事,甚至会给一个小配角设置详细的人物背景,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另外,还有美国作家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他的作品不仅故事性强,而且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这就告诉其实我们商业性和文学性并不冲突,完全可以结合得很好。
另外,因为要写悬疑小说,我还会看一些关于变态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的书籍,对构思故事非常有帮助。
然后,我们来讲讲乡土小说。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还有莫言的《红高粱家族》。读了这些经典作品之后,你就会了解乡土文学并不是对乡土风情的简单描述,而是蕴藏着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乡村文明的没落等宏大主题。所以,希望乡土文学作者能够从家长里短的视野中跳出来,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
下面,再来谈谈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阿西莫夫一定要读读,他的“大基地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包括《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还有刘慈欣的《三体》,73届雨果奖获奖作品,将中国科幻小说水平推到了新高度;另外,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托尔金的《魔戒》和乔治·马丁的《冰与火之歌》,大家可以从中学习到作者如何以高超的手法构建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另外,我建议写作者一定要读一些心理学和哲思类书籍,是认识和了解人性最的方法。一部真正优秀的小说,目的是揭示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真相,必然是要上升到哲思高度的。论语云:“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好小说追求的是艺术的美感,是能够战胜时间的。
我推荐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是一本自传,犹太裔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在二战期间被关入纳粹集中营,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本书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什么是人的“自由意志”,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也能够给大家一些新的思路。
总而言之,希望大家清楚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找准定位和方向,然后就开始写吧。
就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作家奈保尔说的那样:
不要犹豫,甚至打错字也不要去改。尽快写完。记住,想要把小说写得连贯完整,那么最好不要犹豫。相信我,一旦养成立刻动手的习惯,你会发现,肚子里还有几百篇没有写出来的小说……现在就写。风格会自己慢慢形成的。去写吧。写作的关键就是去写。
网友评论
好像没人喜欢似的
我却情有独钟
经常看的是历史书,想写历史小说,请问有没有前途?谢谢
但,等我看完甚至是透析完这些书,时间可能已经过去好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