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说,我思故我在。
当我不看花的时候,花就不在了么?
当然,花还是存在的。
存在就是道理。
一个比较奇怪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内,都有其存在的目标。
比如一束光,有没有存在的周期?
当然有,直到能量消耗完全的时候,可能是耗散,可能是被物质吸收。
但这一束光,有没有其存在的目标呢?
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如下图:
光的路径
当光进入水面后,发生了折射,可以说这是由折射定律决定的。
但物理学中还有一个“费马定理”:不管光是折射还是反射,光在两个点之间所走的路径,是所有路径中的最短路径。
比如上图中从A点,到B点,为什么光不直接走直线呢?因为光在水里面消耗的能量多,速度慢,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水面上多走一段路,以寻求A点到B点的最短时间。
换个角度来看这个现象,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光的存在的目标,就是用最短的时间从这一点到达那一点。
如果从宏观物理的观点来考虑世界,物理学家们认为,所有的物理公式都可以用上述这种“目标论”来表述:也就是说,所有的物理现象总是在“优化”某个量,即把这个量最大化,或者最小化。
放大来看,整个宇宙的存在,是为了什么目标呢?
泰格马克说,宇宙的目标其实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被所有物理学家都坚信不会被违反的定律:一个封闭的系统的熵,总是增加。
宇宙是混乱的,但总有一个时间点,所有的星星都会破灭,成为一盘散沙,到处的温度都是一样,如同《红楼梦》中最后的描述,“白茫茫的一片,大地真干净”。
宇宙的首要目标,让整个宇宙重新归于寂静。
从最初的开始,宇宙是爆炸出来的,犹如一锅粥,如果宇宙是朝着混乱去的,那么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各个星系,各个星球,包括我们美丽的地球,又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宇宙除了第一目标,归于静寂之外,还有一个次要目标。
而这个次要目标的存在,是因为引力。
引力总是把东西聚集在一起,使之有序化。
那么又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引力是否让熵减少了?
表面上看,引力将一大堆杂乱无章的物质聚集在一起,使他们的排列变得更加有序,但实际上,引力仍然在让熵增加。
熵的增减,不仅仅是与物质表面的排序是否有序有关,更重要的是要看能量。一堆物质因为引力的吸引而聚在一起,这个过程就像是天上的雨水掉落在地上,各个雨滴在下落的时候速度越来越快,这个时候有很大的动能。但最后聚成江河湖海,速度降下来了,那么动能到哪里去了?
因为下落过程中,会有摩擦,与空气摩擦,与地面摩擦,转化为热量向四周散发,一旦有了散发,那么总的熵还是增加了。
所以宇宙的一个次要目标就是: 它有时候喜欢在局部制造一些有序的结构。
不过总体来说,是“局部”的熵减少了,但整体的熵还是在增加。
次要目标居然是为了主要目标加速的。
物理学上,将这个“局部”行成的过程,叫“自组织”;
2013年,麻省理工大学教授杰里米·英格兰提出一个理论,“耗散驱动效应”:自组织的结构行成,能够最大限度的吸收和耗散能量。
这个理论目前还不流行,但我们务必要记住,将来很有可能被写进教科书。
——根据这个理论,只要环境适应,生命的出现不可避免,而且不需要偶然的运气!
我们人类,就是自组织结构,非常有序的结构,不断的从周围获得能量,同时有耗散能量。人类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增加宇宙中的熵。我们吃饭获取能量,比如糖块,吸收的能量只有0.00000001%,而糖块本身更多的能量,是被耗散的。
从人类出发,以“目标”的观点去看这个世界,
我们讨厌混乱,但我们所做的一切其实都在增加混乱。
说到这里,稍微总结一下,宇宙的大目标是制造混乱,以达到静寂。宇宙的次要目标是制造一些秩序,比如产生生命。
那我们做为一个生命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
根据杰里米·英格兰教授的理论,生命让自己更有序,但对环境会制造混乱,客观上就能让宇宙更无序。如此说来,我们让自己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复杂,就等于帮着宇宙更快走向寂静。
其实每个生命都有制造混乱的本能。
比如我冷了,我砍了颗树,生火取暖;
我饿了,杀了只鸡,吃了充饥。
也许一些人士会说,我太残忍,太不注意保护环境。好好的一棵树,砍了就砍了,好好的一只鸡,杀了就杀了。可我们从上面的知识知道,我没有做错,因为宇宙让我们存在,就是为了来制造混乱,破坏环境的啊。
可是问题又来了,我自己一个人,能砍多少树,能吃多少鸡?为了帮助宇宙更快的制造混乱,我应该干啥?
没错,生孩子,让更多的孩子一起来破坏环境,制造混乱。才能更快的完成宇宙的使命。
于是乎,生命的一个本质的就出现了,复制!也就是生殖繁衍!
于是乎,我就把生命的复制,繁殖作为我的第一存在要务。
可为了让我的孩子能够一代一代的生存繁殖下去,那就需要有个好的环境。于是我就不再砍树,不再杀鸡,我要保护环境了。
直到我老的时候,我仰望星空,想起当初那个砍树杀鸡的傻小子的我,可以对着宇宙说一声,虽然我这辈子,主要做了生殖繁殖的事情,但宇宙啊,我没有违背你的第一目的,更多的孩子可以制造更多的混乱啊。
OK,目前为止,三观正确,没毛病。
我们说,生命的第一目标就是复制,繁殖。这是我们的初心。
但我们常常是忘了初心。为什么?
接着往下看:
就算是生命的第一目标:繁殖,最重要,但我们也不可能一天到晚只做繁殖这一件事。
为了能够顺利进行繁殖,并且是繁殖优秀的后代,我们需要做很多事情。比如的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比如把自己变得漂亮一点,能够吸引优秀的异性。
因为这些事情很多,如果每次都是以繁殖为目标,去做一番利弊计算就太麻烦了,为了减少麻烦,人类生命演化出来一个特有的功能,“感情”。
饿了,想吃,所以见到食物就很渴望。
看见美女,我会很有好感。
这些其实都是感情,但本质上都是思维的一种快捷方式——遇到相关的情况我们就会产生本能的反应,以节省我们的思考时间。
所以我们所说的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有时候并不是真的是“感情”用事,而是本能一种便捷反应罢了。
如此,满足感情的需求,就成了我们在繁殖这个首要目标之外的,次要目标。
本来,次要目标是为首要目标服务的。
但是因为我们日常关注的都是次要目标,结果慢慢地,我们变成了为次要目标服务了。
没有听明白?
没关系,我们举个栗子来说。
本来是为了繁殖后代,我们需要竞争更好的异性,所以才需要把自己打扮的帅气一点。
本来是为了生存下去,我们需要获得安全,希望对外界有所了解,所以我有了求知欲。
本来是因为怕别人骗自己,才有了追求真理的需求。
但是现在,很多人觉得追求真理比生育更有意思。他们少生育、甚至不生育也要去追求真理。有很多人觉得虽然性行为是一种为了生育所需的次要目标,但现在既然有技术支持,可以搞计划生育了,我们就可以既享受性行为,又不用生育。
这些人背离了生命的“初心”!
但能说这些人做错了吗?当然不能。人毕竟是有自主选择权的生命2.0的生物,我们并没有“义务”按照“生命1.0”的方式,遵循原始设定来做事。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生存,有时候你必须得背叛自己的基因设定。譬如基因编码设定你喜欢吃辣的,但如果辣的吃的太多反而会诱发其他的问题,所以你的理性选择是少吃辛辣!
现在的社会很复杂,有时我们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不能简单点呢?
有人为了爱情,结婚了但是不生育。
有人为了追求学问,连对象都顾不上找了。
有人因为感情受刺激,选择了自杀。
——我们不再忠于生命初衷的繁殖目标,而是忠于某一种感情。
当然,肯定有论点说,我虽然选择了不生育,但是我每天积极工作,我的工作成果可以让别人的孩子生活得更好,所以我还是在为整体的繁育做贡献。这其实都是自我安慰。
按照泰格马克的生命分类观点,现在人类行为的首要目标已经从生理上,变成了心理上的
——人类的行为不再是为了人类的生存而优化的了。
OK,还记得上一次仰望星空,嘲笑自己是砍树杀鸡的傻小子的时候么?
那么到现在,你再次仰望星空的时候,你会怎么想的?
也许,你就没有那么坚定了。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才算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宇宙中的这个存在。
可是想一想,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人生的大目标是什么,那我们怎么能让 AI 知道呢?
讨论到这里,我们该回归了,该看看AI的目标会是什么了。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能给AI一个简单的目标,比如下棋的AlphaGo,就是尽一切可能把棋下好,胜了对方;扫地的机器人,就是千方百计的把地扫干净。目标很简单。
但其实不简单,因为现在的所谓机器人,还不是AI(AGI),如果AGI进一步发展成高级阶段,能保证AI不会“创造性”完成这个简单目标么?
你可以对司机说,以最快的速度,把我送到机场。
但你绝对不可以对AI驾驶汽车说,以最快的速度,把我送到机场。否则AI汽车会不会闯红灯,会不会制造交通混乱?
进一步,你可以对AI驾驶汽车说,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以最快速度送我到机场,那么如果车上有病危严重的病人呢?
现实社会,在一定“度”上是可以闯红灯的,但AI汽车不知道,因为它们不清楚,不精通人类社会的常识。
再进一步,如果AGI能够自行升级,那给AI的目标可不能按照人类语言来下达了。
比如,告诉AI,帮忙算一下圆周率,越精准越好。一旦你说完这句话就不管了的话,那么完了,也许AI会劫持整个人类,甚至劫持太阳系,因为圆周率是一个不论调动多少资源都算完的任务。
你看看,你只不过要个更精确一点的圆周率,但AI给你的,却是整个太阳系。
举了这些栗子,只不过是套出一句话,
我们人类的初心(繁殖)都可以被忘记,那么怎么确保AI不会忘记初心呢(不伤害人类)。
我们可以给AI设定任何首要目标,但为了完成首要目标,AI必然要变大变强,那么变大变强就成了AI的次要目标。
也许我们不知道给AI的首要目标是什么?但这个过程中,也许和人类一样,变强变大的次要目标却是明确的,为了这个明确的次要目标,AI必须具备下面四个需求:
自我保护,获取资源,获取信息,满足好奇心
这四个需求是为了完成首要目标而存在的,也就是AI的感情。人类为了感情可以忘记首要目标,那么AI是否也可以为了“感情”,忘记它们的首要目标呢?
又有一种观点出来,我们可以给AI设定道德准则。
对此,泰格马克只能呵呵了,我们人类都不知道什么样的道德准则是最完美的,又怎么给AI设定道德准则呢?
因此,如果真正的AI到来的时候,如何给AI设定目标,一定会成为一个大大的问题。
结论:
生命的首要目标,本来是繁殖。
“感情”的存在,本来是为了完成繁殖任务的,在我们头脑中行成的快捷方式。
但是人类已经把满足情感需求变成了首要目标。
不论 AI 的首要目标是什么,它们的次要目标(自我保护、获取资源、获取信息和满足好奇心)似乎是比较清楚的,而这些次要目标很有可能也会取代首要目标。
思考:
我们的次要目标,经常会取代主要目标,
就像是企业运营,首要目标是什么?股东利益?员工利益?客户利益?还是三者都要?
但当三者冲突的时候,该怎么选择?
其实不论是怎么选择,都是由我们的价值观决定的。
而所谓的价值观,往往却又受到我们的感情主导的。
而起主导的感情,却又往往是互相矛盾的。
正因为我们有感情,所以一个值得琢磨的事情是:
人生似乎并不能完全用一个算法来描写。到底什么叫幸福?也许没有什么万能的方法论。
也许几十年,几百年后,当一个AI仰望星空的时候,不知它会想些什么。
又或者说,AI真的能产生意识、去仰望星空吗?期待下一期的【整·理】
熵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