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教养》,决定把自读课还给学生。没有预习,开门见山看课题“论教养”三个字,问学生,题目是议论文的———?个别同学答论点,有同学反驳,这是短语,不能做论点,于是杂曰“论题”,本文谈论的是关于教养的话题。
1.找出自读课文比讲读课文多了什么又少了什么。
2.自读阅读提示,勾画重要信息。
3.自读课文,勾画关键句。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
3)作者列举了哪些“无教养”的例子和“有教养”的表现?
在找中心论点时,出现分歧,有人认为是“什么是真正的教养”有人认为是“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个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让不赞同第一种观点的说理由,终于有个同学反应出来这是一个疑问句(这种说法不准确,和前面“但是必须了解”结合起来,这是个陈述句,但不是明确的判断句)。
第二种意见选的是个明确的判断句,但不是全文论述的中心。再次基础上再重申符合中心论点的条件:必须时一个明确的判断句,必须是全文论述的中心。
学生先找到末段“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在启发下又找到11段“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再者提醒学生,阅读提示已经告诉了“贯穿全文”的“基本见解”,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旁批“开门见山,引入论题”,已经明确告诉是论题了,就不要固执地把它当论点了。因此,阅读提示个让其一定要好好读。文章的思路借助旁批开梳理,就很清晰了。
一同学受启发,发言加上开头部分就完善了。
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掉多余信息提炼概括。
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引起了好多同学的共鸣,看看他们私下窃窃吐槽,于是将话挑明,孩子们也不藏着掖着了,我满意突然灵光一闪,给他们支了一招:如果家长又文中所列举的某种“无教养”的例子,周末回家后假借语文老师之名,说是要求录音频,请该家长帮忙,索性当面好好诵读相应段落,有心的家长必然会反思的。
另外,看到这些无教养的现象,绝大多人一下子就会发现其中某点和身边的某人吻合,由此产生共鸣,而很少有人最先自觉地反省自己。
我又想,有些人在外人面前显得很君子,而在家人面前会原形毕露,这些人是无教养的人。而那些连在在外人面前都丑恶不已的人,该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啊?!可这却是一种普遍的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