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坚持读书

作者: qz萧十一郎 | 来源:发表于2017-06-25 19:48 被阅读0次

特别想读一本书时就犹如想见梦中的美人一样,日思夜想。总是听人说“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想一睹风采的欲望愈来愈深,终于有一天忍不住了,就一头扎进图书馆一排一排的找。也许会在最不起眼的一排书里相遇,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如果你是一个有读书习惯的人就会有同感,在当下正在阅读的书里往往会得到作者“推荐”的其他书。不是故意推荐,而是这些书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帮助。这样源源不断的书目就滚滚而来,完全不必为下一次读什么而绞尽脑汁。

也可能是某本书在你视野里出现了一回你没注意,但是如果好多书里都极力推荐你就不能不注意了。我读王小波的书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久闻其名,而后经历时间的酝酿,在一个特定的场合与时间饕餮食之,回味无穷。

对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来说,读书更是一项再好没有的活动了。读一本对自己脾气的书就像交到了一个知己,而且这种“社交活动”不会因为你不懂很多社交礼仪而尴尬难看。

我读的区别于教科书的第一本书是《鲁滨孙漂流记》。笛福用他天才讲故事的才能一下子将我迷住了。在青春期固有的孤独感中,我能从书中得到很多安慰。那时我仿佛也跟鲁滨孙一起经历了海难,又一起一步一步艰难的在孤岛上安营扎寨。当他在海滩捡到一只箱子时我着实为他高兴,当他遭遇野人时我也为他担心。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相信了书中就算没有“黄金屋”、没有”颜如玉”,也一定有很多东西。

一本书给人的影响并不一定是在当初,它带给人的影响是缓慢的,是一辈子的。真的,特别是在读经典名著时,里面闪烁着的智慧与给我们的启迪是在你不断经历春夏秋冬,万事万物的过程中,会蓦然想起曾经那本书里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可以很天真简单的活下去,必是身边无数人用更大的代价守护而来的。”这是《小王子》里说的一句话。当初读的时候只是觉得这话很美,便抄在了笔记本上。等到自己离开父母,需要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饭,自己对金钱规划,自己应对一切时我才认识到这句话不仅美,而且对。上帝给每一个生物生活下去的阻力与欢乐都是一样的,一个人可以在某一个时期无忧无虑的度过时光,必定有其他人在为你默默付出。童年的我们可以快乐玩耍的根本保障是父母的忙碌。如果我们是个孤儿,就得为填饱肚子而发愁,而不能够快快乐乐的玩耍,也不会到现在有美好的童年可供回忆。

大一时第一次拾起《瓦尔登湖》,每当黄昏,走进它,了解它,俯下身去读它时心灵上就会产生共鸣,直想像梭罗一样拿个斧子跑进山林,远离喧嚣,喂马劈材,醉卧于松林之下,赏明月听清风。后来遇见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约翰克里斯多夫》、《安娜卡列尼娜》、《少年维特烦恼》里的主人公让我知道世界上有一种人是因为不谙世事,与现实生活中的“上层标准”格格不入而了不起,能不忘初心是多么不容易但又因此而多么高贵的英雄行为。《追风筝的人》使我反思自己对朋友是否像哈桑一样温暖真心。《月亮与六便士》让我认识到自己对“艺术”二字的认识是多么肤浅。《亲爱的安德烈》、《唐吉可德》、《汤姆叔叔的小屋》……我在它们之间徘徊,或哭或笑,或影响或感动。

少年时期难免彷徨,人人都要经历的。高晓松说“也许当我们内心不再有那么多问题与烦恼了,青春也就走了。”但当你感到迷茫无助时不妨去展开一本书。夕阳西下,微风乍起。捧一本喜欢的书,去了解主人公的经历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也许现在读不出那么深的内涵,但只要去读,它就一定会带给你影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坚持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er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