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文章可能不应该被发表,但后来想起来了好几次,觉得即使招人恨也没什么关系。写下来的,就应该是真实的想法罢了。
第一次问自己:你凭什么不能被淘汰,是在看《脱口秀大会》的时候。已经录到了第三季,结果这一次新人竟然胜得「一点儿都不险」,最后的冠军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再往前看,决赛名单10人中新人占据了6席,也有被誉为「脱口秀天花板」的周奇墨接连输给新人,陷入了「失败-复活、再失败-再复活」的循环。但深究本质,究竟是什么让前浪被拍在了沙滩上?
这两天又问自己:你为什么一定不能被淘汰,是在看KPL热门选手猫神与男人哥教练之间的争执的时候。在转会期eStar战队接收了男人哥教练进入战队执教,猫神也在其它的战队中完成了试训。所以男人哥组建了一支没有猫神的首发阵容,在训练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猫神如果无法在团队内明确定位并完成融入,也有可能被放在替补席。
不管是脱口秀大会的冠军没进入这一届的10强,还是曾经的五冠王、中单FMVP坐冷板凳,背后都是一样的问题:辉煌过后,谁能笑傲江湖?
从来没有谁不能取代。
是脱口秀大会往期的冠军不强么?不是的,庞博在输掉比赛的时候仍然是越来越好的,也没有退步,也没有放弃比赛,他是输掉了。
是eStar的猫神不强了么?不是的,猫神不仅人气技术都还在巅峰,在Tes俱乐部试训效果也非常不错,他只是在新的队伍里面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罢了。
今天和朋友闲聊,说到:如果给我们的「U型思考训练营」找助教,谁合适?
我的回答可能会挺伤人的:我没发现谁合适,尤其是那些老助教。与其从既有的篮子里面选,我宁可重新再选一批人去做认证。
事实上,最开始选人的标准,并不能覆盖现有的业务,所以当时选出来的人,不适合新业务是一件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此外,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尤其是我们最早一批获得认证的,被折磨了两年多之后即使原本水平接近的,差距也已经拉开了。
如果在既定的几项核心能力上停止不前,就无法扮演领头羊的角色;如果在新时期的环境中找不到明确的定位,就无法继续在团队中保留一个角色。
假如我们回归到历史中去,会发现混沌的「创新教练」角色最早是留给混沌研习社的带课导师的,那个时候提到这个称呼会@到的人是周鸿祎和李开复等前辈大佬;后来混沌的创新院发现有稳定的人物带着整个班学习,才有了第一批的创新领教,作为创新院中的小班长和学习委员;再往后拓展出创新商学院和创新训练营的过程中,创新教练团队开始分化;最近开始大力推广企业服务,这种分化又成为了交付的阻力,行业背景本身反而比过去的能力模型重要得多了。
所以今天没有答案,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并告诉大家为什么我要问自己而已。
如果非要表达个观点,我会说:
每一次服务都可能是最后一次,所以你可以抱着坑他一次的心态宰一刀,也可以抱着续约的幻想把当下做得好到极致。意识到你有可能被淘汰,你才能拥抱这个结局,或者改变这个结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