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学校举行“双减”背景下低年级你语文、数学的游考活动,所谓游考,就是学校设立几个项目的“考试站”,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准备,一“站”一“站”自主游戏式考试,考试内容有朗读,有图型操作,有看图说话,教师则面对面及时打分。
真是太好了。是啊,这样一来,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就可以得到张扬了。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创造性思维飞速生长的时机,孩子常常冒出的“奇谈怪论”,往往会被我们因为来不及判断而扼杀。现在终归是好一点了,因为当老师单独面对孩子的时候,应该是会有一点时间判断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
其实每个人的思维都不一样,而且每个人顺着自己的思维往往能达成一些目标。小时候我们玩的那些过家家游戏,玩的那些“跳房子”游戏等等,不都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吗?马斯克就是敢想,才成为目前世界上耀眼的新星。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他随嘴一咬,就咬出了一个苹果标识,这难道不是创造性思维吗?
我们随时随地在创造,哪怕读一段文章,我们都可以创造性地进行,我仔细聆听一个孩子读《坐井观天》这个小故事,他读到“你是弄错了,外面的世界大得很啊”时,他把重音放到了“是”上,难道不可以吗?这难道不代表小鸟的苦口婆心吗?于是我想到,所谓创造性思维,其实就是敢想,就是为自己、为世界而敢想。
创造性思维可以培养吗?其实很难的,但可以激发,也就是把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出来。怎么做呢,有一本书这样写到:
首先是要提供半成品的材料,比如一段文字,一小节铅笔,一幅未完成的画……
然后是激荡大脑。如何激荡呢?几个人在一起,大家一个个联想,想到什么说什么,不要犹豫,直接说出来。
接下来就是解释的环节。如何批判呢?就是每个人选择自己认为最“魔幻”的联想,然后进行解释,如何能“自圆其说”,也就是如何能达成那样一种“魔幻”。
第四便是批判。这个环节最重要。每个人选择一个同伴的“联想”进行批判,说说那个联想可行在哪里,不可行在哪里。
第五是赞赏。每个人赞赏他人的联想,同时也赞赏自己的联想,这样激发友谊,形成自信,从而坚信自己是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是啊,写到这里,我突然想,我们可以把这些用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吗?我们有勇气承认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吗?我们会不会在无意中扼杀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呢?卢梭曾经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眼睛、我们的鼻子、我们的耳朵,也就是我们的感觉其实就是最好的老师,它们健康成长,就能有所创造。孩子们天生就很杰出,其实就是我们的学校把他们教坏了。
想一想,有时候还真的是这样!愿我们敢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我说的是“敢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