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我》培训后感悟总结

作者: 自由之鹿 | 来源:发表于2019-01-28 23:42 被阅读38次

【缘起】

这几个月休息的过程中,因为一用脑就会眩晕疲劳,所以什么“有用”的事都做不了,好不容易可以有借口待在家里,一直想看的书却看不了。为了恢复身体就开始练习打坐,常去大自然里散步,写想写的心声,画画...... 在这个做闲散“无用”的事情的过程里,我却越来越多地“看见”了自己,看见了很多锁藏在内心深处、身体里的情绪,看见了我与他人、与世界相处的一些模式,渐渐地很多从前让我纠结的东西都释然了,与我过往生命中所排斥的事和人逐渐和解,像是终于从厚厚的壳里真正迈出来一大步,和世界有了更多真实的连接,有了很多勇气做真实的自己,自在地存在,而不是总习惯性地抑制自己的各种想法。

同时也在不断思索身体恢复后要做什么。渐渐地,我看见自己这些年来贯注精力的主线就是关于孩子的教育和自己生命的舒展,而这两者背后更深一层的主题就是“看见”。在做教育者的过程里,我无数次地发现,我们的社会里大多数父母、老师是“看不见”孩子的,他们太习惯于命令和强迫了——只要你马上好好去做我让你做的事情就行,其他的好像都不重要——尊重呵护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自主性、安全感、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即便被提得再响亮,在实际的教育现场也大多都是空话。所以我逐渐觉得,自己以后不管以什么形式做教育的事情,主题都是“看见”。我想在业余做一个非盈利性的同城读书会,就以“看见”为主题,我想根据家长意识的市场需求做中英文的绘本戏剧、亲子戏剧,本质上也是为了唤醒更多的家长看见孩子的意识,以及让孩子在故事里与遇见自己,也与他人连接。

很幸运地,以前剧团的团长三黄推荐我认识了威海做教育戏剧的瑞恩老师,我们的价值理念非常相投,并且她是一位极为虔诚的实干家、前辈,我们多次聊过未来要以什么方式一起做教育戏剧。有一次瑞恩老师提到也许要通过绘本做生命教育,聊到内核时我特别激动,觉得"看见"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支持一个生命更好地发展吗?一个人,不管在什么年龄,开始更多地认识自己,与自己的内在连接,更能“看见”他人,更多地认识社会、世界、大自然,探索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要成就什么价值,去做、去走向想要的成就,他的生命就是以发展而不是停滞或枯萎的状态存在,就是在像一株植物不断抽出更多的枝叶一样生机勃勃。我把自己志业的核心,从“看见”进一步描述为“支持个体生命发展,我自己也在支持他人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生命”,而“看见”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和能力。

经过不断的了解和筛选,瑞恩老师决定从北京专注教育戏剧十年的机构,抓马宝贝引进他们精心研发的《隐形的我》教育戏剧课程,看过简介后,我发现这个课程的主题就是“看见”,好激动啊!好像真的就是,当你十分清晰自己的价值追求,或者某种愿望特别强大的时候,就会有相应的事情主动到你面前来,一如当初遇见一人一故事时(是因为在一次夏令营初次接触过教育戏剧之后,觉得自己非常需要先认识戏剧是什么,听朋友说一人一故事就是非常棒的走进戏剧的方式;过了几个月第一次看一故事的演出,剧团的主办者绿豆竟然主动对我发出加入剧团的邀请。这几年来的经历让我越来越觉得,你只要听从内心的呼唤,被什么事情打动、深深地吸引就去做,并且在生活里也时时践行打动你的价值理念,渐渐地你知道自己是谁,想要成为谁,正在成为谁,有了非常清晰的核心,你就会吸引到有同样追求的同伴,他们或走在你前面,或需要被你感染、引领,你们渐渐凝聚在一起,互相照亮,成为一束光,然后照亮更多的人。你不需要担心世界上没有人认同和支持你的追求,只需要担心自己是不是在为它足够认真努力,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能把它做得足够优质)。

【培训】

抓马为各机构的任课教师们提供培训,供大家更深入理解剧本故事的内核、教育戏剧的内核,更加清晰地把课程带给孩子们。

真正走进教师培训的课堂,我才发现自己之前对于“看见”的理解是相对狭窄、浅薄的。

培训引导者问大家认为什么是“看见”,当你觉得看见了自己、或看见了别人时,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这个看见是怎么发生的呢?他搬出一只铁质黑色高凳,椅座和靠背有白色的布罩,问每个人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用刑”,恐惧,压抑,禁锢,凳子腿非常高,凳子在等待有人坐上来,爬到高凳上会很费力......,然后我们讨论“看”的层次。第一次被这样邀请看一个物品,原来我们可以看到物理形态结构、功能,主观感觉,场所,关系,象征等这么多不同的层次。

引导者告诉我们,这只高凳在一个开放式厨房高高的操作台旁边,搬来一张高高的桌子作操作台,邀请一位同学做志愿者,坐上高凳,把她的表情、姿势雕塑一下,再问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雕塑出的人物眉头紧缩,头扭向一边,双手抓住她面前的桌子,又像是在推开桌子,双脚悬空,很费力,很拧巴,她一定很不喜欢坐在这里,很不舒服,也会怕掉下来吧,很想逃走但好像又没有要走的打算...... 我在生活里好像从没有这样仔细地“看”过一个人。不过和孩子一起工作时倒是这样看过他们,还喜欢把对他们的行为、内心活动的观察、对自己内心活动和模式的觉察用文字记录下来。而其实,以前我所认为的“看见”也仅止于这样对个体的观察和觉察了。

引导者每个环节都没有以口头讲解理论、方法开启,而是直接带我们体验一个又一个活动,然后进行Q&A. 虽然在活动中有时会有些懵懂,但事后再回顾活动过程,会对于所学的方法和背后的哲学理念时不时有顿悟的感觉,灵光一闪的刹那常让人感到欣喜。这样的体验式学习是戏剧/应用戏剧/教育戏剧的实践者们所推崇和惯常的,做中学带给人的记忆和理解一定比被动地听更为深刻,这也是教育戏剧比传统的灌输式学校教育更有优势的地方。

随着一个个环节铺展开来,以及Q&A中引导者对一些问题的拓展,我对于“看见”也无意中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理解。

首先,除了看见孩子或自己某一刻的行为、表情、心理之外,我们还需要看见什么?

——那一刻孩子或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境遇里?人作出某种反应,除了基于自己的心理模式、行为模式,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身处的境遇。在不同的境遇中,一个人体现出的性格面向都可能是不同的。这也帮助我们思考,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环境,才能帮助他们发展自由的身心。

除了近身的具体境遇,我们也面临着共同的大的社会境遇。我们的孩子,身为教育者或父母的我们自己,我们的同事、亲友,社会中跟我们相似却又不同的众人,我们所共同面临的时代的体制和经济、文化发展阶段,世界发展的趋势,我们的身上的民族文化基因等等,是怎样的?比如我们越来越多地与手机、平板电脑相处,我们写字、面对面交谈的时间越来越少,在这样的变迁中,孩子的大脑发展和从前的时代都是不同的;比如我们的文化里非常回避谈论个人的感受,我们虽然成为了关注生命发展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孩子的感受、自己的感受,我们需要在带领孩子们做活动时是放松的、自信的,但这些我们仍然是非常不习惯的,常常做不到的,因为恐惧的枷锁跟随了我们太久。

曾经我非常不理解、非常怨责身边那些常见的惯于命令呵斥孩子的老师和父母们,也苦恼与如何与他们相处——说出来吧,一下就得罪他们,不说吧,眼睁睁看着孩子被压制,我心里极其难受。但现在看到了更大的层面,是因为社会的洪流和文化基因的裹挟,大多数人才是那样,即便我们有意识去学习、练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娴熟地做到也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练习过程的,而意识不到的人,靠“说”是很难让他们体会到什么、意识到什么的。引导者也提醒我们,很多孩子的问题、家长的问题,是大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帮他们解决问题不是一个普通老师的责任,也不是我们一个人能解决得了的。因此,我对于之前纠结的问题“看见”了它更大的背景,可以从理智上判定它的性质和难度系数,就不会那么执着于马上“消灭”掉它。对这个大的社会境遇的“看见”,让我放下了对所谓的“大多数”的怨责(这个怨责没什么正向作用,还反而消耗我的能量),转而看见一个理智的选择——做自己能做的,去探索一些除了“说”之外可能的办法,去唤醒能触及到的大人对孩子的“看见”。

其次,在教育戏剧课堂里,我们带孩子去“看见”什么,如何引导他们去看见,又为何带他们去看见?

——目前的理解是,教育戏剧不倡导让孩子直接去演出or呈现一个冲突或喜剧的画面、情节,而是根据需要带孩子探讨的“中心”,一步步引领孩子进入故事的情境,观看或进入角色(体验、进入“立场”),以诸多游戏感觉的“习式”完成一个个任务,带领孩子在无意识中将一些个细微的瞬间放大来“看见”、探讨。

为什么要去“看见”这些细微的瞬间,而非直接表演冲突或极具戏剧性的画面和情节?冲突是结果,但让孩子表演出“结果”并不是教育戏剧的目标。我们探讨的是冲突发生的原因及“征兆”。因为生活并不是夸张的戏剧,时刻观察、捕捉那些预示冲突发生的征兆,将帮助孩子们拥有判断、应变,以及适应真实生活境遇的能力。而戏剧中的虚拟境遇,与孩子们面临的生活境遇本质上是相同的。如此一来,孩子们就有机会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在不自觉、无意中,观察、思考他们生活里的事物和人,甚至观看自己、遇见自己。

而又为什么要带孩子探讨一些“中心”,比如暴力、谎言、控制、家庭关系等等?因为孩子生活的情境中充满了这些东西,比如两岁多的孩子还不会用语言清楚表达自己,极可能习惯于用抓、挠的暴力方式去表达,孩子们会抢玩具、打架,他们看的动画片、电影、抖音视频里处处是暴力的镜头,谎言更是充斥在生活各处,我们的文化里人们也总习惯于用各种借口掩饰真实的感受与想法...... 孩子们时刻接收着、感知着这类信息,他们最初也许会有困惑,但天性让他们趋于认同从而适应环境,渐渐无意识地、被动地模仿成人世界里的信息。而如果有人引领他们去观察、思考和探讨周遭的世界,观看自己,他们则会获得主动选择的能力。

这样的“个体”将不会盲目地、无意识地,甚至被裹挟地跟随社会洪流,也不会成为被动选择“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的成年人,不敢做自己、时常慨叹梦想的失落或从未显现,而是可以渐渐把清醒和幸福感握在手中,成长为他的生命本来要成为的样子,也成长为有思想,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的公民;“社会”也会因为他们而充满创造力和正义,可以被这些清醒的力量推动着前行!

最后,关于“看见”,我们在课堂里有对于我们自己和民族文化的遇见,也给我非常大的触动。有一个环节,我们分成两组根据《隐形的我》里面某个故事情节做的一个静像,人偶代表的小可,是故事主角5岁的小雪的“隐形朋友”,两个组最后做出的静像都把小可放在了小雪正前方、抵着头那么强烈的位置,而不是左边右边背后、隔着一二十厘米距离的位置,像是在强烈地要求小雪看见他,或者是小雪那么强烈地需要被小可看见。引导者后来问我们为什么?

这不是巧合。

因为我们做静像的时候都在无意识地投射自己的内在经验和感受,说明我们都太需要被看见了,才会经过激烈讨论做出“强烈要求被看见”的静像。在我们的文化中,我们都太缺少被看见的经历(experience)了,我们都习惯于只关注自己,习惯于大声对别人要求“你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事情应该这样这样”......,却极少极少有意识去看一下面前这个“人”,ta心里在想什么、有什么感受和需要,ta面临的具体处境是怎样的。

在学习教育戏剧的过程里,教育者们看见了自己的一部分,看见了自己所属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这个遇见让我不禁泪流满面。

我们作为教育者,只有自己先拥有了看见的能力,才能引领孩子们去学会看见,我们看见世界、社会、自己更多的层面,才能引领孩子们去看见和认识更多的层面,拥有更立体的视角,学会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选择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照见自己】

以前因为一人一故事的熏陶和启发,我一直练习看见自己的感受、和自己对话,而这次学习让我有了“观看自己”的意识,观看自己身处的境遇,并且跳出这个境遇去观看自己。

培训回来之后,我回想到学习的几天里,大脑飞速运转的同时,身体一直是紧绷的。培训过程中,虽然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咦?这是什么啊?好棒!原来是这样啊!/可能是这样?”,非常享受思维的不断打开,但隐隐觉得肩膀紧绷,连放学后都是,然而一直控制不了它,刻意去练习放松都做不到。同时身体里像是有股很急迫的势能,让我走路、说话、吃饭都疾快,但又对它没有很清晰的意识,也没有精力去注意到它,就被它推着走。直到下了火车,我一下感觉到自己内心里的节奏是那么着急——我急着想要学明白,急着思考,急着表达,急着提问,急着想去立马把课上到一百分那么优秀...... 时时刻刻的动作、心里的节奏,竟然像是一发要冲出去的子弹。

最近几个月一直在练习慢下来,但洗脸刷牙、洗菜洗碗,常常后知后觉地发现这些动作都那么急迫。而这次,身体里储存的“急”好像因为一定的境遇被放大到让我感受到身体疼痛的程度了,感受到疼痛真是一把钥匙,像是身体里有个声音拼尽全力大喊着“快看见我啊!!”

这也带我遇见了小时候无数次出现的画面,旁边有个着急的声音对我大喊“你快点啊,快点!”而这个声音是因为爱,就像故事里被放在高凳上写数学题的小雪,因为妈妈觉得这样才能让她集中注意力。历史的洪流裹挟着我们,就发生了这一切所谓“错误”的方式的爱。

这次培训结束后,我终于看见了自己的这个部分,也才终于不再常常着急地要求自己慢下来了,而是有时候能够感受到一种真正的舒缓,从我的身体里、声音里散发出来。这让我感到存在的状态更加舒服,放松,有幸福感。

庆幸,我越来越看见了自己,也越来越看见了洪流中的大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自由和爱。

这些年来,一直都期待着做一个先把自己的心照亮,然后有能力照亮别人,给出很多很多爱的人。如今蓦然发现,看见,就是点亮的过程。

相关文章

  • 《隐形的我》培训后感悟总结

    【缘起】 这几个月休息的过程中,因为一用脑就会眩晕疲劳,所以什么“有用”的事都做不了,好不容易可以有借口待在家里,...

  • 培训后的总结

    哎呀呀,又是500字的作业,我最头痛的事就是写文章 论文啥的,从小文科就没好过… 今天的培训正好也是我值...

  • 培训后总结

    收获颇多,跟患者相处不一定要做个高高在上的医生,可以跟患者多交流感情成为朋友更好的让患者信任自己,以便预约时更信任...

  • 班委培训后的感悟

    今天是小班打卡的第四天,我完成了今天学习【如何做好文案】的日目标。给自己一个小小的肯定,半个小时的课程我用了...

  • 家长培训后的感悟

    最近参加了主题为《疫情过后如何重启高效学习》的线上“家长培训”活动。 培训专家是陈默老师,她是华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与...

  • 家长培训后的感悟

    最近参加了主题为《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的线上“家长培训”活动。 培训专家是魏书生,他是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校长...

  • 培训会议后感悟

    龙兄的课程,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体验。这次是培训师的课程,培训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最大的感悟,...

  • 培训结束后的总结

    辅导老师,焦老师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加入培训班的初衷是被这个“讲师”这个高大上的词吸引来的,这个词对我来...

  • 培训后的简短总结

    今天在河东区域把准备了那么多天的微信营销的课件和大家做了分享。之前的各种担心和忧虑都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而变的越来越...

  • 修炼幸福教学路

    又一期天邻英语辐射培训班圆满结束,这已经是第五次做这样的培训了,每次活动之后,我都会写下自己的培训感悟,反思总结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隐形的我》培训后感悟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ht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