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真的越多越好吗?
仿佛人读的书越多,人就懂得越多。可是有没有发现,懂得越多,人原本的天性就越少? 现在的孩子都普遍不喜欢出门,心思也越来越重,变得越来越内向。
读书当然是越多越好。
但是(这世间的事就怕这个“但是”)书本知识对人是否有用,取决于读书者的态度——也就是你为什么读书?
有朋友就会很奇怪:读书不就是为了学习知识,为了掌握更多的思想武器吗?
作者角度
从作者角度来说,确实如此。任何一个作者,不论是写工具书,还是写鸡汤文,哪怕是《资本论》,其根本目的就是传达思想,用背后的理论主张来同化你,让你产生共情并接受他的思想改造。
所有的作者写书的目的,都是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不论是诗歌、散文、小说、电影剧本、杂文,归根到底都是论证结论的议论文,各种体裁的不同,仅仅是论证过程的区别。
议论文直接举例论证,杂文批判进击,散文语言散淡、潜移默化,小说给你无数种别样的人生经验——还是为了告诉你该怎么做,什么不该做。
当然,那些纯粹蹭热点、混流量、只为钱而一哄而上跟风书籍不具备书本的本来意义,这里就不予讨论。
换个角度说,或者用时下最流行的话来说,每一个读者,都是作者培植的韭菜,读书,就是一个培植过程。
教科书也没什么不同,它教会你知识,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读书学习,从来都是一种交换行为。
但是我们如果从读者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会有不同了。
读者角度
先看这位朋友的问题补充。
仿佛人读的书越多,人就懂得越多。可是有没有发现,懂得越多,人原本的天性就越少? 现在的孩子都普遍不喜欢出门,心思也越来越重,变得越来越内向。
我不知道这里的“天性”指的是什么,如果是“蒙昧无知”的话,为什么不能越来越少?读书只是知识传播的一种手段,如果一个小孩,从小到大,读的都是和平与爱,美好与梦的文学作品,他不还是一直很傻很天真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