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两本关于儒学大家王阳明先生的书,一本是杜维明先生编写的《青年王阳明:行动中的儒家思想》,一本是华科出版的《王阳明心血笔记》,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笔记的如下:
存善去恶;致良知;知行合一;心之所想,力之所行;
存善去恶就是说要时常反省自己,返现自己的恶念和不好的习惯,将不好的去除点或改正,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实现无善恶。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本体。”因为善恶是相对的,无恶也就无善;没有善恶自然没有私欲,一个人没有了私欲便是廓然大公,一举一动都符合自己的内心和本性,就成了圣贤之人。
关于致良知,阳明先生有四教句:无善无恶是心之本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意思是:心的本体没有善恶之分;当有了善恶之分的时候,说明主观意识有了活动,也就是所谓的意动,能分辨是非善恶就是良知;做善事去除恶念就是格物。至良知不仅包括分辨是非善恶;而且要修心,要做本心想要做的事;不计较一时的得失,毕竟每个人都有低谷;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一个要想茶杯一样,及清理自己的内心,才能装进新的东西;学会变通以不变应万变就是良知了。
知行合一,知的确切笃实处即是行,行的明觉精查即是知。知行的功夫本不能相离,知是行的开始,行则是知的最终结果。简单的说,想要在某方面有所作为,就必须对自己又一个深入的认识,只有充分认识自己,才能做出正确的行动。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他认为,圣人的学说只有一个,那就是将认识和实践融合成一件事去做;将知与行合而为一,就能通过实践检验知识的正确性,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心之所想,力之所行即是要先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立志要专一,不可受个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不可武断而行,不可让志向太绝对,立志不可敷衍了事,一定要专心致志,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领悟,,一个成功的人生不仅要为志向拿波里,还要适当放松自己,但是要适可为止,玩物丧志,目标将无法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