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学应用心理,是不想再听到十三号室的惨叫声

我学应用心理,是不想再听到十三号室的惨叫声

作者: 开飞机的莉莉周 | 来源:发表于2018-10-31 20:47 被阅读0次

      好友T君在之前提议我写一篇关于十三号室惨叫的文章,其实我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不自信,因为心理学系统过于庞大,我本科大二,所知所解凤毛麟角,但在看过视频之后,我还是写了。因为视频中那一声“妈妈”太过揪心,2014年我曾接受过一场手术,旁边病床上八岁小孩因为疼痛叫了一夜得妈妈,以至于今日走进医院,那个声音还隐约响在耳畔。

    感谢我的专业课老师汪教授,以及我的学长等人在备战考研期间替我解读事件。

    ---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一位网友在上班路上录下了某市第四人民医院十三号治疗室内传出的孩子的惨叫声的音频,在此之前,这个治疗室曾是被央视报道过的杨永信戒瘾中心。从2009年柴静拍摄的纪录片视频片段中我看到的是,一个个因为各种问题被父母送过来,一开始哭闹着不愿意进去,甚至打骂父母的青少年,被拉进十三号室压上治疗台,电击治疗后,便情绪平静,眼神暗淡的被搀扶着走出来。

    看着家长们对此效果惊喜的表情,无力如我,只能悲愤。

    我学应用心理,是不想再听到十三号室的惨叫声

    这和上刑有什么区别?!

    就连给小孩子看的《铠甲勇士》里,界王都是用电击来惩罚帮助坤中的西钊的。可是在我们的现状里,监狱里屈打成招那一套,被无数家长推崇为管教治疗孩子的良药。

    所谓的电击疗法,全称是电刺激厌恶疗法。

    杨永信所使用的“疗法”就是将不良行为(例如网瘾)和电刺激联系起来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从行为主义的理论来讲,经过这样的治疗以后,每当这些不良行为发生的时候,身体会本能的记起被电击的痛苦,从而远离和厌恶这些不良行为。

    它属于心理学的治疗方法,但很多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因为此方法违反人道主义而被禁止使用,即使要使用,也是属于非常严重的心理精神疾病,并且治疗方案有严格的执行流程和限制。

    我学应用心理,是不想再听到十三号室的惨叫声

    可是去杨永信那里的孩子,多数是父母强制送过去的,甚至相当一部分是被诱骗过去,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孩子被最信任的父母带到一个接受痛苦的地方,被电刑折磨到生不如死并且无法逃出去,并且杨永信所使用的方法,缺乏严谨,他就是单纯的电你。电到你不敢反抗,电到你心服口服,电你下跪叫谢谢杨叔为止。

      他在制造肉体的疼痛来支配精神。

      这让我想到了监狱里的严刑拷打,犯人为了不再受刑认罪,为了避免痛苦而认同强迫性,诱导性的治疗改变自己的行为,建立并不利于自身的条件反射。

    可是,非人道的治疗本就违背了这种治疗方法被发明的初心,那么它有存在的意义么?并没有。

    因此,讨论其治疗效果与方法本质上也并无意义。

    接着我想谈谈网瘾。

    准确来讲,网瘾的概念应该是网络的过度使用以及滥用,这个概念以及作为疾病的诊断,最开始都是从我国开始的。从武志红先生的文章里,我得到的信息是网瘾的多发地区即为亚洲,东亚地区。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网戒机构,都在东亚,大多数在我国。

    究其原因,是我国与西方的文化差异使得父母剥夺了孩子的主体感。

    孩子,本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好奇心,但在东亚社会,我们听了太多不可以。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不可以……除去必须的德行教育,家长更乐意去干预孩子的选择,包括交友,志愿,甚至择偶。倘若孩子有逆反心理,甚至可以使用一定的暴力达到目的。

    在这个时候,网络世界成了他们释放本性的天堂,在这里,不需要被支配,也不必被压抑,放松和自由,使得孩子们着迷。在这里,他是他自己,他有作为自己得尊严。

    于是滋生了网瘾。

    从一开始,父母就是所谓网瘾的一手缔造者,到最后却又把这种错归结到孩子身上,甚至不惜把他们送到一个类似刑场的地方进行“改造”。

    于是我想到身边一个自小被家暴的孩子,父母总是会去各种限制她,比如她数学不好,父母就会强迫性的让她一直看数学,甚至为此撕掉她攒钱买来的书。她性格很刚,发生冲突就会被打,经常性的满身淤青。不许哭,不许回嘴。

    最后的结果呢,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也总是唯唯诺诺的那一个,自卑和无助感长时间的侵扰她,十分容易被别人影响,墙头草,随风倒。

    我觉得悲哀,我们来到世界,是我们自己生命的主人,何以倒退到被他人统治,生命的本能应该是自由的。

    可是在这里,意志已经成为别人的奴隶。

    从柴静拍《网瘾之戒》到现在已经过去九年,在节目里也已经对杨永信治疗的非人道,不科学,诱导性,强制性治疗进行了批判。但是我们还是看到豫章书院这种以肉体精神痛苦为代价的杀鸡取卵式治疗层出不穷,我们还是能听到十三号治疗室孩子的惨叫,能看到被称作祖国希望的孩子们的精神和生命力依然在被抹杀。

    能让一个孩子健康,正常成长的,从来都是爱,陪伴,理解。而不是他人以自以为是的权威去干预自己的生命。

    正如温尼科特所说的:

    需要一个不报复的人(即父母),来滋养出这种感觉—世界准备好接受你的本能喷涌而出。

    而这些悲愤背后是所有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同好的压力,我们不想再听到十三号室里的惨叫。

    在我国普及应用心理学,任重而道远。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学应用心理,是不想再听到十三号室的惨叫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jz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