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活着就要承担风险
第5章 模拟机中的生活
一、生活是需要付出某种牺牲和承担某种风险的
1. 只有承担了风险并做出了牺牲,那才是你的生活。如果你不承担风险(而且有时候这些风险还是不可逆的,带来的后果是不能修复的),你就不能真正在实践中探索和前进。
2. 可能有人会反驳说只要你进入思想机器,你就可以体验到自己参与了“风险共担”,经历了和实际完全相同的痛苦和后果。但前提是你待在机器里,那台机器对你的生活没有不可逆转的伤害,关掉电源以后也不会对你以后的生活产生影响,那里面没有单向流逝的时间。
3. 你宁愿相信一个失败却真实的人,因为瑕疵、伤疤和性格缺陷,你确信他是一个普通人,而不是幽灵。
二、我的思考
1.为什么说生活需要承担风险并做出牺牲?为什么啃老躺赢的生活不值得一过?
生活总要承担风险和作出牺牲的,这是真实世界普通人的人性决定的,是在实践中探索和前进的结果,是进化的动力。啃老躺赢的生活没有做到风险共担,是违反自然规律的、遭人唾弃的行为。
2.为什么少说话、多做事、先做再说,宁可只做不说也不要只说不做!
只说不做的人,读书虽多,却不求于心,以至知识沦为他们炫耀自己的工具,做不出正确的决策,也无法应对黑天鹅事件,无法决定自己的未来。
3.为什么说践行定投人生课堂价值观会让你过上真正有尊严的生活?
定投人生课堂推崇长期主义,待续定投,这一种实干精神,也是最划算的生活方式,会得到大家的尊重。
4.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如果你不承担风险(而且有时候这些风险还是不可逆的,带来的后果是不能修复的),你就不能真正在实践中探索和前进。
第6章 聪明的白痴
一、不参与“风险共担”的“白知”
1. 那些对公众切身体会缺乏切身了解的政策制定者,那些试图影响公众的小圈子里的记者,那些常春藤盟校或牛津剑桥等其他名校教育出来的所谓专家,他们一直想劝谕、告诉、指导乃至操纵社会公众应该:(1)做什么;(2)吃什么;(3)说什么;(4)想什么;(5)把票投给谁。
2. 人们还不如依赖自己的生物本能或者干脆听从祖母的建议(或法国作家蒙田和其他经过岁月考验的经典知识),因为祖母比那些制定政策的书呆子要可靠得多。
3. “白知”(intellectual yet idiot),它特指那些高智商的聪明的白痴。“白知”是现代化的产物,他们从20世纪中期就开始扩散,如今已是遍地开花,我们现在的生活正由这群没有参加过“风险共担”的人控制着。
二、我的思考
1.何为聪明的白痴?即白知?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聪明的白痴指那些读过点儿书就自认为是博学鸿儒的人,“白知”就是特指那些高智商的聪明的白痴。
他们的特点是:时刻掌握着自己的一言一行,很在意它们对自己声誉所产生的影响;根本就不参加“风险共担”,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和责任;他们现有的智慧还不足以让他们明白智慧的定义,他们的主要技能就是通过入学考试或撰写论文。
2.为什么说践行定投课堂价值观可以帮助你远离白知?
践行定投课堂崇尚长期主义,把读书作为第一要务,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经验,让人懂得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有风险的,并用自己的行动风险共担,从而远离那些只有理论知识、不知变通的“白知”。
3. 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白知”总是将那些自己无法理解的行为定义为反常、特例、病态和非理性,却没有意识到可能是自己的理解力有限。
第7章 平等和风险共担
一、不平等vs不平等
1. 这世界上有两种不平等:
一种是人们容忍的不平等,普通人的理解能力和那些英雄人物的远见卓识之间就存在着不平等。比如,爱因斯坦、米开朗琪罗,人们会很自然地成为他们的粉丝,你会喜欢去模仿他们,还会渴望成为他们那样。
另一种是人们难以容忍的不平等,因为那家伙看起来就和你差不多,但是他会操纵系统谋求私利、寻租、获取不正当利益。这一类人包括银行家、发家致富的官僚、西装笔挺的公司高管,以及攥着巨额奖金在电视上夸夸其谈的人。你对他们的态度不是忌妒,而是愤怒,一看到他们昂贵的汽车,你就会感到愤懑和痛苦,他们让你感觉自己被矮化了。
2. 人们憎恶的并不是那些自己承担风险的富人,他们真正憎恶的是那些身处高位却不承担风险的人,这些人并没有用身家性命参与“风险共担”。
3. 生活的不平等就意味着财富分配的零和游戏。真正的平等是概率上的平等。只有“风险共担”能防止系统崩溃。
二、静态和动态
1. 静态的不平等只是一张瞬间抓拍不平等现象的照片,它不能告诉你在今后漫长的历程中还会发生什么。10%的美国人在其有生之年将有机会挤进前1%的收入排行榜,并待上1年;超过一半的美国人将挤入前10%,并待上一年。很显然,美国的数据和更加静态(但名义上更加平等)的欧洲是不同的。
2. 动态的(遍历的)不平等,需要完整地考虑未来和过去。让社会更加平等的方式,是迫使处于顶层的富人(参与“风险共担”)始终承受着退出富豪榜前1%位置的风险。流动性意味着底层的穷人可以变富。
3. 动态的平等就是要重建遍历性,从而使得概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可以相互替代。完全遍历性的反面是一种吸收态。
三、不平等,财富和垂直社会化
1. 知识分子为什么如此关心社会的不平等问题?那是因为他们本能地用等级社会的眼光看世界,他们关心自己的社会地位。其实还有一个深层次的病理学原因,那些培养了他们的名牌大学平时讨论的话题大都是有关等级社会的,而现实世界的大多数人并不为此感到困扰。
2. 工业化社会以后的富人在社交上隔绝了穷人,穷人对于他们而言变得理论化了,成了教科书上的概念。因为知识分子认为他们有权把穷人当成一个观念来对待,一个由他们创造的观念。因此,他们确信自己知道什么才是对穷人最有利的。
四、数据,随便什么数据
1. 如果我们在真实世界里遇到一个专家使用各种图表呈现大量数据,那么这并不能说明他很严谨。当我们的逻辑是正确的时候,只需要一些有意义的数据稍加修饰;而当我们试图证伪某一观点时,一个反例就足够了。
2. 概率论、统计学和大数据分析的核心不是数据,而是基于观测得出的逻辑——尤其当观测数据不足时,逻辑就至关重要了。
3. 当你买一本厚厚的、用成吨的图表和表格来证明某一观点的书时,你一定要小心:这往往意味着大量无关紧要的数据没有被作者筛选掉,而真正重要的观点却还没有被提炼出来。但是对于普通大众和没有统计学基础的人来说,这些图表看起来很有说服力,简单的真理就这样被复杂的数据替换掉了。
五、我的思考
1.世界上存在两种不平等,但其中一种不平等让人难以忍受,这种不平等指的是?
这种不平等指是有些人会操纵系统谋求私利、寻租、获取不正当利益,这些身处高位却不承担风险的人并没有用身家性命参与“风险共担”,让人难以容忍。
2.为什么应该支持亲身参与“风险共担”获得财富的富人担任公职?
亲身参与“风险共担”获得财富的富人,他们的财富本身就是能力的证据,另外,他们绝不轻易妥协,而且又品德高尚,他们的抗争和坚持使得社会运转良好。
3. 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那些不参加“风险共担”也不承担公司经营风险的高管,只会享受公司业绩增长带来的好处,而不会承担公司业绩下滑的损失。
第8章 一个叫林迪的专家
一、林迪效应
1. 林迪是一家纽约的熟食店,附近就是百老汇,有些演员卸妆之后会聚在这家店里聊天,他们对正在演出的剧目和其他演员评头论足,然后人们发现了一个规律,那些已经连演100多天的演出,总能吸引到足够多的观众支持其再演100多天,已经演了200多天的也还能再演200多天,这就是所谓的“林迪效应”。
2. 可以使用脆弱性和反脆弱性来解释林迪效应,正是“脆弱性”直接导致了林迪效应。作者将脆弱性定义简化为针对混乱无序状态的敏感程度。
3. 脆弱的东西对波动性和其他压力源有着非对称性的反应,会从中受害而非受益。
4. 从概率论上讲,波动和时间是一回事情。因此,引进“脆弱性”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牢固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即检验一切事物最有效的手段是时间。
二、谁是真正的专家?
1. 时间以两种方式来考验我们。首先是衰老和死亡。事物会死亡,是因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钟,这个过程被称为衰老。其次,还有危险和意外事故。我们在现实世界里遇到的是二者的组合:你在衰老的同时,往往不能敏捷地应对突发事故。
2. “林迪”不会衰老,只会消亡,只要它还活着,它的预期寿命就会随着时间延续。只有那些无生命的事物才不会腐烂变质,它们就是林迪。林迪可以包括观点、书籍、技术、程序、制度和政治体制,这些事物没有导致其自身衰老和消亡的生物钟。
3. 有了“林迪”,专家就不再是专家了,我们不再需要顶级专家来评判排名比他靠后的其他专家的水平了。脆弱性是发现问题的专家,光荣归于永恒的时间和强韧的幸存者。
4. 当一个人的命运不依赖于同行评议时,他才是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只有当你在乎未来人们对你的评价时,人们当前对你的评价才是重要的。
5. 媒体表扬是反向指标。获奖就是诅咒,任何东西一旦带有竞赛的意味,就会扼杀对知识的探索。
6. 如果一个人将其个人的最大利益注入某项事业,那么他在这项事业上的言论往往最可靠也最令人信服,一个人参与“风险共担”的程度越高,他的话就越可信;而那些不做任何具体贡献也不承担任何风险(却只想着自己地位和利益)的人,他们的话是最不可信的。
7. 在林迪效应下,一个事物需要由时间来检验其强韧性,也就是说,要把一个事物置于有风险的情况下检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最终的生存状况就是最终检验的结果。如果做这件事情的人在做的过程中承担了某种风险,这个事情成功地穿越了几代人之后继续运转自如,那么这个事物就是合格的。
三、我的思考
1.何为“林迪效应”?
“林迪效应”是指经过时间考验获得人们支持的事物,它的预期寿命就会随着时间延续。
2.谁才是真正的专家?
脆弱性是发现问题的专家,一个事物需要由时间来检验其强韧性,也就是说,要把一个事物置于有风险的情况下检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最终的生存状况就是最终检验的结果。因此,时间才是真正的专家。
3.如果你是一位商人或者作家……,请问其他商人、作家(同行)对你的评价重要吗?
只有当你在乎未来人们对你的评价时,人们当前对你的评价才是重要的。但我要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只在在乎时间对我的评价,同行的评价并不重要。
4. 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你现在的同行是宝贵的合作者,而不是最终的评判者。
第六卷 再探代理人问题
第9章 外科医生看起来应该不像外科医生
一、外貌和能力之间关系
1. 假设你需要选一位外科医生给你做手术,第一位医生外表干练,带着一副银丝边框眼镜,体形匀称,身材保持得很好,双手十分精致,谈吐不俗且举止优雅,一头银发梳得整整齐齐;第二位医生看起来像一个屠夫,身材肥胖,有一双大手,谈吐粗俗,外表邋里邋遢。如果要我来选,我就会克服以貌取人的倾向,立即选择那个屠夫给我主刀。
2. 如果一个人看起来不像是干这一行的,却又在这一行干了很长时间,这说明他需要比别人克服更多的困难,更值得信任。这种困难来自病人以貌取人的天然倾向带给他的不信任感,他一定是用卓越的医术成功地扭转了别人对自己不利的第一印象,否则他早就被淘汰了,根本干不了这么久。所以,我们应该感谢“风险共担”的作用:时间和现实联手帮我们过滤掉了那些能力不足的人,而时间和现实并不在乎长相。
3. 一个人的外表和他的财富是互补的,一个人如果很有钱,那么他看起来一定不像你想象中的富人,反之亦然。
4. 所以下次你挑选书籍的时候,如果看到作者的照片是他站在一大排书架前,系着一条宽领带,抱肘做沉思状,那么你还是算了吧。同样的道理反过来说也一样,老练的小偷看起来都不像小偷,看起来像小偷的家伙都已经在监狱里了。
二、绿色木材谬误
1. 绿色木材谬误:有一个人是专门做木材生意的,他一直以为自己卖的“绿色木材”(Green Lumber)是被漆成绿色的木材,而从不知道它们其实是指被新近砍伐下来还没有干的木材,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卖的是什么就糊里糊涂地发财了。相比之下,讲述这个故事并知道木材所有细节信息的人却破产了。
2.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需要知道的信息和他所能够理解的信息,往往是不相匹配的。这并不是说细节不重要,而是那些我们很想去了解的细节,往往会把我们的注意力从真正核心的价格形成机制上引开。
3. 怎样才能雇到一个成功的交易员?一是他有过硬可信的交易记录,二是你完全理解不了这些交易的细节。在任何交易活动中,你都不必去挖掘隐藏的细节信息,真正有用的信息只会通过林迪效应显露出来。从另一个方面讲:那些表述得很清晰、很准确、连傻子都能理解的信息,恰恰就是傻子们的陷阱。
三、复杂与简单
1. 那些从不参与“风险共担”的人总喜欢把事情弄得复杂(以便他们自己操控),当方案的制定者和方案本身都没有参与过“风险共担”时,原来的问题就会变得更复杂。
2. 那些被训练、被选中去寻找复杂方案的人,是没有动机去探索简单方案的,他们靠制造复杂方案谋生。
3. 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应该直击问题本身。不幸的是,现实世界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方式都受到了复杂方案制定者的干预,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利益所在,他们所受的教育使得他们只会做复杂方案。
四、我的思考
1. 何为绿色木材谬误?
有个做绿色木材生意的人发了财,但他并不知道绿色木材的真正含义,而另一个同样做绿色木材并了解该细节的人却破产了。这说明把注意力放到细节上会忽视真正核心的信息。
2.为什么永远不要为花里胡哨又复杂的程序和流程买单?
因为复杂的程序和流程往往是制定者为了自己便于操纵而故意所为,如果方案的制定者和方案本身都没有参与“风险共担”,我们盲目参与只会为他们买单。
3.为什么你要避开那些喜欢把问题复杂化的家伙?
现实世界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方式都受到了复杂方案制定者的干预,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利益所在,我们参与时就成为牺牲品。
4. 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社会进步并非是由高水平的教育机构推动的,恰恰相反,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是由居民财富水平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就是一种奢侈的消费)。
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在教育上投入过多,而是不断定投来积累财富,从而提高自己的整体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