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在节节高升,这个时候人们最爱的可能就是吃上一口冰冰凉凉的冷饮,感受那一瞬间的冰爽,横扫一身热气,非常惬意。
冷饮吃得一时爽,吃的不对也可能伤身哦!
01
夏天大汗淋漓吃冷饮很危险
1.冷饮伤阳气
夏季原本是“养阳”的好时机,此时人体阳气达到最旺盛时候。
但如果此时常喝冷饮,则是耗伤阳气,阳气不足则人面色发白,精神不振,胃肠道消化能力下降,长此以往会使人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2.冷饮伤脾胃
人体脾胃的特性是“脾喜燥不喜湿”“胃喜温不喜凉”,多喝冷饮或是吃其他冰冻食物会加重体内寒湿,对脾胃伤害很大。
在进食冰冷食物的时候,由于食物与人体温差大,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急速收缩,粘膜层变薄,经常这样的刺激容易导致慢性胃炎。
3.冷饮伤血管
由于冰冷食物的刺激,消化道血管会急速收缩,升高血压,这对于原本就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问题的人来说,非常容易诱发病变,加重病情。
而且很多冰饮也属于高糖高热量食物,经常喝容易形成高血糖、高血脂等,加大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02
为什么中医不建议夏天吃冰寒之物?
1.人体内的阳气是随着季节而变化的,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夏季自然界阳气生长,人们宜顺应自然,养护体内阳气。
2.在夏季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祛邪等,既可增强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又能祛除阴寒病邪。
3.夏季气温高,人体阳气浮越于表,体内阳气相对不足,加之出汗后腠理疏松,风寒湿邪易乘虚而入,进一步损伤阳气。
4.夏季很多人贪凉,嗜食冰寒之物,常令寒邪直中脾胃,损伤脾阳。
03
哪些人吃冷饮尤其要注意
1.孕妇和儿童
孕妇胃肠黏膜对冷热刺激非常敏感,多吃冷饮会导致消化功能降低。过冷的刺激可能使儿童胃肠道蠕动加快、血流减少,引起消化不良。
2.运动后人群
运动过后,消化系统处于抑制状态,骤然吃冷饮,会引发肠胃不适。而且此时内冷外热,会影响人体正常散热。运动后可用淡盐水补充水分,出汗恢复2-3 小时可以吃冷饮。
3.女性生理期
生理期常喝冷饮可能对女性子宫造成严重伤害,大量喝冷饮会引起子宫、盆腔内血管痉挛,促使血管收缩,造成经量减少甚至停经。
4.糖尿病患者、肥胖患者
冷饮中糖分较高,容易诱发脂肪肝等疾病,也可能加重或诱发糖尿病。
5.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患者
冷饮突然刺激胃肠道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重病情,易诱发脑溢血。
6.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吃冷饮后容易刺激胃黏膜,使病情加重。
04
如何正确喝冷饮?
吃冷饮三原则
1.适时
清晨、饭前、饭后以及激烈运动后都不适合吃冷饮。
空腹吃冷饮,对胃肠刺激比较大,且容易影响食欲;饭后马上吃冷饮,冷热温度急剧变化,会影响肠胃的正常消化,吃冷饮最佳时间为饭后30分钟以后。
放一会儿再吃,也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要注意。
运动后吃冷饮对消化道是一个强冷刺激,会引起消化道强烈蠕动,产生腹痛、腹泻。同时,冷热的急剧变化会使胃部血管突然收缩,次数多了就会引起消化吸收功能失调,造成消化不良或其他疾病。
此外,运动后咽喉可能处于充血状态,过强的冷刺激会引起喉咙疼痛、声音嘶哑等现象。因此,运动后不宜马上吃冷饮,宜先休息一会儿再吃。
2.适量
吃过多冷饮,可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减少胃液分泌,导致食欲下降,影响肠胃对食物的消化。可以控制吃冷饮的次数和数量,每次最好不超过100克。
3.适速
吃冷饮不能太快,吃太快容易刺激内脏血管收缩。
冰箱内取出食物别急着吃,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2-37.2℃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放一会儿再吃,也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要注意。
另外,忌吃不新鲜的冷饮,以免食物中毒。
05
不吃冷饮,还有哪些消暑解渴的方法
1.晨起一杯温水,滋养一天阳气
人体的阳气,是随着每天不同的时辰来变化的。
早晨我们的阳气开始生发,就像是小火苗一样,到了中午的时候最旺,早晨的阳气,是需要保护的,这样一天阳气才能足。
2.热水、热茶
据专家研究表明,热茶的降温能力大大超过冷饮制品,乃是消暑饮品中的佼佼者。
温水,煮沸后自然冷却至20~25℃的白开水,既能迅速解渴,又不会引起肠胃不适。而且,喝稍微温热的水能使血管扩张、促进排汗,从而带走人体的热量,使体温真正下降,就会感觉非常凉爽。
3.饮食消暑
中医讲“生津止渴”,津液的产生靠脾胃的运化,脾胃的运化需要热量才能完成,阳气足才能生津,才能真正的解渴。
可以试试这几款消暑饮品:赤小豆冬瓜水、绿豆陈皮汤、金银花菊花茶等。
4.心静自然凉
夏天天气炎热,很容易心浮气躁,心情不佳,我们可以静坐、打太极、瑜伽等方式调养身心,正所谓心静自然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