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更好理解有意识注意力和无意识注意力的区别就要回溯到人类的上古时代。大约在450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地猿”还生活在树上,身高约为四英尺,虽然这种生物现在已经不存在,但他大脑运行方式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其中有一个下意识的驱动系统。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发挥着主导的作用。比如人们常会出现的焦虑心态,这是因为这一系统非常积极,他会下意识为高效利用时间,获得更多满足进行工作。由于大脑很懒惰,所以会尽可能的保存注意力资源,很多时候人们都处在无意识思维阶段。比如一直连续或者重复的事会让大脑产生路径依赖,这也可以说明习惯的力量。
世界太过复杂,大脑就会精心设计一些简化的策略来帮助人们应对让事情变得容易一些。用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重复来训练,许多专业工作者都会在训练中全神贯注,他们下意识训练自己处于一种可以自动作出反应的状态。随着训练次数增加,这种无意识的反应会越来越好地接近心目中的要求。慢思维也可以逐渐转变成快思维。有意识地思考常常出现在无意识之后,人们以为刻意为之的事,许多时候只是自然而然地惯性发生。一些科学家研究了颜色和文字掺杂在一起人们处理文字信息和作出的反应时间,大部分人对于颜色测试和文字测试时运用的是两种系统,在时间上也会有差异。
在对幸福行为的调查研究中,作者和马蒂尔德里奇先生设计了一个概念框架,他们在这个框架下系统诠释了各种行为的溢出效应。就是人们在做了一件好事之后,想用一些坏的东西来犒劳自己,这种允许的方式就是溢出效应。比如想要减肥,就应该控制饮食和运动,而许多受试者会在运动之后犒劳自己一顿高卡路里的饮食。或者在持续减肥一段时间后又放任自己的饮食习惯,所以运动减肥,或者节食减肥常常会失败,就是人们在下意识中给自己的安慰行为,导致无法坚持自律。虽然我们或者食物要比祖先容易得多,但是人们从需要储存能量的时代遗传而来的特质依旧很难改变。
在允许是溢出效应的研究中,心理学家发现这与道德许可有些相似。人们会假设有一个道德账户,如果再有余额的情况下,就会允许自己花掉一部分信用。相反如果在道德账户出于亏损状态时,人们就会通过道德进化来积攒信用。许多人对于自己的道德标准有着清晰的判断。受试人群中很多人在回忆自己不道德行为后让他们去购物大部分人会下意识的选择清洁类商品,而不是一些让他们自己喜欢的产品,比如果汁、巧克力棒。这些实验也表明人们下意识地认为,不道德的行为需要净化。人们行为改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跳脱了过去的思维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