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准度”比速度重要多了。
“准度”即是练习的正确率。为什么说在练习中,“准度”比速度重要多了?
演奏中总是不够清晰,出现瑕疵,节奏不稳,也就是正确率不高。
那么即使奏得再快,也没有良好的音响效果。而且,越快反而越显得“乱”。
所以,先在慢速度中,把“准度”给确保好,把正确率变高吧!
二
不断更换练习方法,就以为可以不断提高练习的效率,其实不然。
事实上,哪怕只用一种练习方法,但只要所练的内容适合自己,自己也很喜欢,乐于接受,效率也自然高。
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内容,要胜过不断切换练习方法。
三
为什么“挤”出来的练琴时间,练习的效率会较高?
因为正是“挤”出来的,来之不易。
为了对得起自己“挤”时间的这个行为,自然要在在个时间段内,沉下心来用心练习。
时间的“利用率”高,专注度高,练习的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四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必须要借助“外界”的力量。
可以找老师,可以找“志同道合”的学琴者,也可以查阅资料……
就是别总在那里“死磕”,慢慢就会成为了“无用功”。
一处知识点,一段练习内容,尝试3遍还是失误、出错,或者紧张、不稳定,就果断停下,去咨询“外界”吧。
五
把上次练习的速度往前“倒”一点,用稍慢一些的速度,作为本次练习的开始。
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紧张感。
因为往前“倒”一点的速度,是之前就已经练得扎实、稳定的速度。从它开始,会自然很多。
而如果直接从上次练习到的速度开始,也就相当于从自己的“能力边界”开始了。
尝试着去“突破”,本身就是一件困难且容易紧张的事。
六
头脑中没有乐谱,一片“空白”,有可能是真忘谱了,也有可能是早把作品练熟了,手上的指法早“记熟”了,也就不再需要头脑中具体的乐谱内容了。
所以,练琴中的背谱,还是要靠练习、靠重复去“背”,而不是主要依靠“头脑记忆”。
全靠脑子硬记,练习上重复的次数和强度不够,是“记不牢”的。
七
手指的力量,一般有两种练法。
①专门、“刻意”地练习
用“最大力度”练习法,强迫自己的手指,在每一次的练习中都“用尽力气”,完成演奏中的各种指法动作。
②随心而练,忽略力量的提升
正常地演奏当前的作品,正常地完成每一次的练习,不去考虑手指需要增加力量这一回事。
时间长了,手指自然也就有了力量。
但这需要耐心,需要大量作品的“堆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