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说,在奥地利的小城------萨尔茨堡,可以欣赏到世界顶级音乐大师们的表演,表演者和欣赏者都会到此朝圣,唯一原因就是这里出了一位音乐史上的奇才------莫扎特。
莫扎特只活了35岁,但是他创作了41首交响曲,超过贝多芬和舒伯特交响曲总和(两人共18首)的二倍。莫扎特不仅高产,而在作品质量很高,代表了古典主义时期的最高水准。
一条河流的水量,由它的长度、宽度和深度三个因素决定,一个人的影响力也是如此。具体到从事音乐的人大体有两类:一类是迈克尔.杰克逊,这样的人拥有很多受众,但是他的音乐比较浅显,影响力也不是很持久,就如同一条很宽,却比较浅、比较短的河流。莫扎特则正相反,他的受众从来就没有太多,但是他的音乐有深度,影响力绵长持久,如同一条宽度不大,却源远流长,并且很深的河流。
虽然莫扎特已经去世两个多世纪,但是今天他的故乡-----萨尔茨堡唯一的产业就是音乐旅游。
人生是一条河,每个人总希望自己这条河能够更宽一点,更深一点,更长一点。要做到更深,是靠自己的修行和对世界的理解; 要做到更宽,则是要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共同做一些事情;至于一种思想能否流传得更远,则要靠思想的价值,这一点其实在短期内是很难知道的。
几年前,中国几家报纸以《10年寒窗苦读,抵不过一张VIP卡》报道了这样的一件事情 : 国内一些银行公开表示给予高端客户的子女提供实习的机会,这样就会对非VIP子女造成不公,由此引起了社会上很多人发出感慨,说十年寒窗苦读拼不过一张VIP卡,甚至有人说三观尽碎。
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全世界都是如此。银行作为商业机构,逐利是必然的事情,没有盈利能力,天天靠国家印钞票补贴,才是坑了老百姓。银行在平衡客户关系和提拔寒门英才上,应该如何把握,不做评论。
指望通过十年寒窗苦读,就一下子翻身,这是不现实的。竞争是非常复杂的,寒窗苦读是成功因素之一,和经济条件好、智商高、出生好、长得美一样,都只是其中的一个变量而已,而命运是多个变量互动的结果。
我们必须承认,任何社会都是分层次的。改G开放前,农村和城市之间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农民进城被称为盲流。在小汽车里的人和骑自行车的人之间,家里装了电话和没有装电话的人之间,是天上地下的区别,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社会都是分层的。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上下层之间的通道可以流动而已,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社会,横向对比在全世界也算是相对公平的社会,因此才会有逆袭这个词。
逆袭者的目标,无非是往高处走几层。没有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每过两年就把现有的金字塔打碎再建造,那样的社会被称为动荡不安。因此,即使经过了十年寒窗苦读的人,也不要指望自己大学毕业时,金字塔会被打碎,然后大家重新抢位置。
在上面阶层的人,他只需要付出少量的努力,产生的结果,就比下面阶层正常努力的结果要好。例如上层的人有100万,他赚了10%就有10万,下层的人有10万,赚了20%,也才2万。
很多逆袭者的误区在于:只看到自己的努力,而没有看到别人的努力。所以不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很难逆袭成功的。逆袭要讲究实际,“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情况非常少见,美国商务部前部长骆家辉在当选华盛顿州长时讲,从他爷爷家到州长官邸只有100米的距离,但是他们家人走了两代人的时间,说明逆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真正的逆袭是什么样子,我们看看这个故事。
话说18世纪末英国有一个人,按照今天大家在网上躲法是标准的草根,因为他前半生过得实在催人泪下,他出生于穷苦人家,没有读过书,十几岁时就在煤矿里当童工,但是他很好学,后来成为一名机械工。不过直到 18 岁,他还不太识字。但是他知道,当个文盲,一辈子不会有出路,于是自掏腰包,拿出部分工资去上夜校,每周三次,从不间断。到19岁,他才会写自己的名字;到 21岁,他可以阅读并书写简单的书信了。因为地位低下,他的恋爱和婚姻也一直不顺利,最后娶了一个大他 12 岁的乡村女仆。和别人不同的是,这位技工很勤奋且有恒心,当那些蓝领工人在工作之余喝酒取乐时,他在研究机械、读书和做作业。
可以讲,这位主人公年轻时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他的太太在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后便去世了。他不得不将幼儿交给自己的妹妹代管。不久后,他的父亲(也是名技工)因为工伤而双眼失明,也要靠他照料。不过靠着自己的努力,他在31岁那年还是当上了矿上的技师。他终于有钱将自己的儿子送入学校,然后就开始跟儿子一起学习。他的儿子罗伯特和他一样喜欢研究东西,十几岁时,罗伯特读了富兰克林做雷电实验的故事,自己也做起雷电的实验,结果差点把家里的房子烧了。
由于在矿上工作,当时矿上的瓦斯爆炸很多,他就天天琢磨发明一种矿上使用的安全灯,最后经过努力,他还真发明出来了。不过,当时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汉弗莱·戴维爵士也几乎同时独立地发明了安全灯,这引发了长达几十年的发明权之争。我们的主人公当时只是个普通的技师,而戴维是著名的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也是世界上发现元素最多的人,有着显赫的社会地位。因此,这次争议对这位技师来讲很不利。虽然矿主们都支持他,但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这位技师没有因这项发明挣到什么钱。
这时候,如果换作你,你觉得该怎么办,抱怨社会不公平?或者认为自己这一辈子算是完蛋了,寄希望于下一代(他当然也这么做了,送孩子上大学读书)?都不是。他对此并没有在意,而是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另一项伟大的发明之上。最终,历史给了他一个称呼--火车之父,讲到这里,你已经猜到了,他就是继瓦特之后英国最伟大的发明家乔治·史蒂芬森。
史蒂芬森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试图在金字塔向上爬几个台阶的人,要做的不是抱怨社会的不公平,而是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同时把注意力放到最该关注的事情上去。虽然我们通常会抱怨社会阶层固化,但是往下的通道永远是非常宽的,只要稍微不努力或者多抱怨几句,就能往下走几层;相反,往上的通道即使再宽,往上走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如果不能像史蒂芬森那样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且用半辈子的时间来弥补,又用半辈子的时间往上走,那么能够维持现有的阶层已经是烧高香了。
我本就是来自于西南边陲的一个偏远山村,加上高三的时候,因为家庭出现变故,为了少花钱上大学,只能在报志愿时填免学费还有补助的师范、采矿、农业、军校等。没能填交通、信息,金融等,一度有点迷茫。但是现在想来,如果不是高考这条路,也许我还在农村,或者还是某个工地上的农民工。读完这一章节,我的感悟是,自己要做一个清醒的逆袭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