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聆听沙河源小学教研团队建设的分享,内心充满了羡慕,钦佩,真心为她们点赞。
通过她们的分享和展示,我有几点感触:
1.寻找团队,建立团队,依靠团队,发展团队,唯有如此,才能走得更远。
2.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长期践行下去,就会不一样。
与语文数学相比,科学的确是一个弱势学科,对比,我们无能为力。但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更多人去探索和坚持。有人对我说,不要把科学当成语数来搞。对此,我内心无比复杂!今日,看到沙河源团队的分享,我真的觉得就是因为我们首先认可她,重视她,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重视。
3.一定要去提炼和总结,让自己变得专业。
如何让自己更加专业,我想就是去提炼和总结方法,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当我们还是新手的时候,我们会非常在意自己教学的滴点细节,某个环节,某个问题,某句话是否恰当,而忽略对一节课的整体设计和把握,更不会去琢磨一节课设计的背后逻辑和意义。当然,就像练武一样,我们首先需要一些招式,有了招式,我们能够基本驾驭课堂。而后,我们还需要修炼内功,只有内功强大,我们才能呈现丰满立体的课堂。新手和大师的差距不定不是一招一式的区别,而是内功心法截然不同。
4.学习“包装”,让接地气的想法和做法变成一种思想和指导行动的理念。
科学是一门求真求实的学科,科学老师是一个务真务实的群体。我们有很多很好地想法和做法因为看似普通而没有被推广和传播。近期学习感悟很深。详见以下链接文章。https://www.jianshu.com/p/739179c53c3f
另外关于刘老师执教的《观察与比较》一课,今天沙河源的老师们精心准备,上课,说课,评课,一系列非常扎实的教研活动让我对这一课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学习。由于目前还没上这节课,所以只能从今天的听课情况进行反思:
1.学生为什么要观察,为什么要比较。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明白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我想我接下来备课会首先思考这个问题。
2.本节课的活动比较多,看似是几个活动,但是一定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这个主题应该由一个提纲契领的问题来指引,那就是我们用什么感官观察到了什么。单个感官观察可以观察什么,多个感官又可以观察到什么。运用单个感官的活动是为运用多个感官做铺垫的,所以最后一个辨别真假的活动应该是本节课重点内容。尤其是要进行深入研讨,可以请学生说一说:你运用了哪种感官观察到了哪些信息做出了什么判断。转换成课堂语言就是:你认为哪个苹果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为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你的这个依据是你用什么感官获得的?或者给学生一个示范:我认为( ),因为我通过( ),观察到 ( ),所以,我判断 ( )。
3.关于尝和闻。今天老师们讨论比较多,尤其是罗老师,非常专业,非常佩服。对本课的处理,不在赘述。我想我们在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用感官观察的时候,其实就应该给学生交代清楚,为什么不能尝,为什么要扇闻。我记得有一次听章鼎儿老师评课,他提到他的学生尝了课堂上的物品后,他会要求学生立即漱口。我很震撼,他是真的来真的!
目前还没上这节课,所有想法尚未实践,所以尚不成熟。希望后面上课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最后,感谢沙河源科学团队的每一位老师今天带给我这么多得反思和感悟!你们辛苦啦!笔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