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一册《诗经》,默念几句《桃夭》:
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我沉吟想象,其中描绘,不正是当初婚礼上你和婉轻柔、浅笑娇羞的模样?
还记得陪你置办婚礼用品的日子,有一天,我们去定婚纱照套餐:从价格斟酌到成品样式选择,从礼服配饰挑选到妆发搭配技巧,从摄影师安排到选片删减的纠结,前前后后,你无不细细考量、样样把关。
我以为只要是穿上婚纱的女子都能芳华绝代、艳冠群芳。你说:美是要精雕细琢的。我想你是对的,没有细节的把握,谁能美得一蹴而就?
还记得你婚礼当天,我是伴娘。见到你的时候你已披上鲜红的嫁衣,虽然那是我陪你定制的款式,但眼前的你略施粉黛,夭夭桃花竟也逊色许多。我望着你发起呆,想起我们同穿一条裤子的岁月,你叮嘱了许多要带的物件和将经历的风俗,我一一记在心头。
我以为婚礼上的新娘只负责嫣然一笑,貌美如花。你说你很紧张,不知往后生活会是怎样。我想你是对的,新婚的女子离开生养自己的父母,为了一个许诺终身的男子而必须融入他的家庭,他的生活,他的一切,难度之高,如何不令人惶恐?
还记得你婚后的第一个过年,你是新妇不能出门,应该留守家门招待登门拜年的亲朋好友。但你还是溜到我家给我和我的家人送上新年的祝愿。我忙着为你泡新茶,你用往日调皮的语气强调只要白开水,其他敬谢不敏。
我担心许久不见的你婚后生活是否如意。你说喜忧参半,不似从前在娘家自在。我想这是自然,在那个家里,你熟悉且信任的只有他,但他还有父母兄弟,朝夕相处中的鸡毛蒜皮不再是一句不拘小节能够应付。
但我也相信你从婚礼的红地毯的这头走向他在的那头,是从异地多年的孤苦走向携手白头的相伴;是从二人世界的甜蜜走向三口之家的温馨;是从花好月圆的现在走向相濡以沫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