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大鱼知道的故事吧!
他从小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一直是大家口中的的“别人家的孩子”。到了高中,因为升学的压力,他感受到了强烈的焦虑,由于不会排解情绪,影响到了学习,成绩也直线下滑。父母告诉他:考上大学,就不会这么痛苦了。单纯的他听从了父母的建议,把高考作为焦虑的解药,靠着一股子蛮力坚持考完了大学。
选专业的时候,周围传来了各种各样的议论声。他有自己想学的专业,但想到这些人都比自己有社会经验,就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进入大学的第一天,他以为自己永远不会再焦虑了,可痛苦才刚刚开始。他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对上课也提不起任何的兴趣。但是为了以后有机会深造,他仍然很努力地学习无聊的课程。
四年很快过去了,他有了换专业考研的想法。朋友们却说,换专业很难的。他没有太大勇气做出改变,就此作罢了。于是就认真复习考上了本科专业的研究生。他安慰自己:“没有太多人能做到喜欢的事情”。这种安慰确实起到了效果,他能够静下心来做研究,写论文,并顺利地拿到了硕士学位。
毕业后,他进了一家公司,依然做着不喜欢的工作。他也学会了自我麻痹:周围没有人能做真正喜欢的事情,大家都是这样子。春节回家,家人给他安排了相亲,他去见了,没有心动的感觉,可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总要完成这个任务嘛,不能让周围邻居笑话。至于心中想象的那个女孩子,也许只是幻想吧!
他很快就结了婚,生了孩子,在大城市交了首付。为了养家,他每日不辞辛苦地加班加点,谋求着升职加薪。偶尔和两三老友喝酒吃串,会聊到那些一直想做的事情,却发现老友也是一样压抑地活着。他想通了,人生也就是如此了。
有一天,他告诉我:每天上班在地铁上看到大家机械地看着剧,听着歌,目光呆滞,没有生气,就感觉特别压抑,特别痛苦。我问他:你现在的幸福是什么呢?他说:周末能留出时间玩玩手机,打打游戏吧!
我从他身上看到了这个世界的不友好,人人都在努力,人人又无能为力,这应该是梭罗在一百多年前所讲的“平静的绝望”吧!现代人越来越关注心灵成长,关心如何幸福,市面上的个人成长书籍也一直很畅销,付费公众号也在不停地制造焦虑,督促着人们要努力,要上进。可是,去读一本书,花钱学一门课,每天打卡就真的能变得幸福快乐吗?
我回答不了这个深奥的问题,只是我感觉有一个漂亮的泡泡把我们都包裹了起来。我们对这个泡泡无能为力。父母、长辈和周围的朋友一直描绘这样一个泡泡,而那说好的幸福呢?它在哪里呢?我阅历太浅,也无从知道。
泰勒教授说的这句话也许能回答这个问题: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各位早安!
网友评论